第五百四十四章礼仪状之争 一(2 / 2)

锦衣王侯 黄梁生 3058 字 2019-10-13

“杨仪正,奴婢这是担着天大的干系跟你说啊,万岁的心里不痛快。请了仪正和袁长史过去,多半是要说些私密事。奴婢这里先把您请过去,您心里有个数啊,礼部那面送了个混帐透顶的礼仪状过来,万岁差点掀桌子骂娘。您说huà的时候,要顺着万岁的心思啊。”

这就是收买了心腹的好处,先掌握了上位者的心思,对答的时候,也就更有把握。想要揣摩上意,这种消息来源就不能放弃。杨承祖点点头,表示承了张佐的情,又问道:“我记得刚来的的时候,不是送过礼仪状了么,怎么又送?”

“听说是那份礼仪状的内容不足,所以这又送了一份,是杨廷和带着一群人研究出来的。他们要万岁从东华门入宫,于文华殿暂歇,等待群臣劝进……”

“一派胡言!”杨承祖听到这里,忍不住骂了这么一句,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明bái为什me朱厚熜要发火了,这种事如果换了自己,怕是发的火比他更大几分。这杨廷和的胆子也确实是大,他是要摆明了给新君来一个下马威,借以树立自己的威信,为未来的朝政走向,定一个调子。

嗣君入宫,自然是有一套严格程序,这没什me可说的。这些程序复杂冗长,即使是礼部专门的官员,都未必能保证没有遗漏、错误。为了保证新君登基不出任何问题,这些东西都得落在文字上,反复校对之后才能拿上来,这也就是“礼仪状”存在的意义。

拟定这东西的,包括了礼部以及内阁两方面,朝廷里最优秀的官僚参与编修,不大可能出现什me低级错误,尤其是像走什me门,如什me宫,换什me衣,更是规矩严格,不会任意而为,这样搞法,只能说是故意为之。

东华门是皇宫的侧门,而文华殿则是位于皇宫东面的大殿,天顺、成化两朝,太子登基之前,都摄事于此。如果世子真的是走了这套流程登基,那就成了以太子的身份登基,继承的是孝宗一脉的香火。

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张太后的太后身份就算是做实了,加上朱厚熜年纪确实不大,说不定就会搞成张太后垂帘,外朝主政。皇帝因为年纪太轻,只能先读书,而不能实际秉政的局面。参考杨廷和的强势,以及他这段时间的行为,说不定他这么安排的目的就在于此。

以往正德在位时,外朝的权限被压制的历hài,即使是首辅,权力也十分有限。现在换了皇帝,杨廷和等人大概是想让这位新君安心当一个牌位皇帝,就先从这方面给他一个暗示了。

等到杨承祖进了房,见地面上青烟袅袅,一个茶碗摔成了几瓣,茶水洒了一地。他笑了笑,转头对张佐道:“张公公,出去拿把扫帚来,我要把这些碎片扫一扫,免的割伤了万岁。再说袁长史年纪大了,眼神不怎么样,一不留神扎脚了,就麻烦了。快去吧。”

等到张佐退出去后,这房间里只剩了君臣两人,朱厚熜的两只眼睛里满是阴霾和愤怒,咬牙切齿道:“杨新都欺人太甚,大哥,朕要你帮朕除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