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桂萼张璁(2 / 2)

锦衣王侯 黄梁生 2833 字 2019-10-13

双方的交流甚是愉快,对于他们拜访的目的,杨承祖也能明白。这两人都在礼议之争中,旗帜鲜明站在嘉靖这边,现在都是被打击的对象。南京刑部这边的主事,除了混俸禄,也没什么事可做,于官场而言,就是没什么前途的冷板凳。他们有一身才学,也有一腔壮志,自然不想与草木同朽,也想要有自己的作为。可是这种作为,不是说你想做,就能做到,除了才干以外,更重要的是机遇以及贵人的提携。

他们这个层面,接触不到太上层的人,再者,想联络天子的近臣,也要有人肯搭理他们。杨承祖这种新贵,就是上天降下的金大腿,他们肯定是要紧紧抱住的。这次dǐng着倭寇的风险过来,就得算是文官的富贵险中求。

作为武臣来说,如果能结交上文臣,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大明的武臣一般来说,也都会与文官结交为乐。不过杨承祖的表现不远不近,始终没表现出过分亲厚,两人心里也有数,想要投诚,也得拿出投诚的价值。做降将,也要有降将的资本,否则一样不会被接受。

“下官于都察院中,也有二三旧交,这次东南倭患,全赖缇帅一力敉平。这个功劳,下官看在眼里,绝对不会任人污蔑忠良,颠倒黑白。”

桂萼则是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帐本“下官任丹徒、青田、武进等地知县时,深感国用不足,即是因为赋税难收。赋税难收,归根到底,则是因为官绅侵占田地。他们占了太多的良田,又用诡寄、飞洒等手段,将自己的赋税转嫁于无辜良民头上。下官在任上主持过清丈田地,明晰产业,纵然因此受人弹劾,也从未动摇。如今到了南京养老,左右闲来无事,就在南直隶转了转,这份帐簿上记载的,就是南直隶十余府县田地实数。这个数字是老夫带着下人丈量出来的,丁口也是自己去访查的,未必尽准,但总归,是比南京玄武湖保存的那黄册要可靠一些。”

张孚敬与桂萼虽然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在其他领域就步调一致,比如这清丈田地的问题上。他的目标是盯着皇庄、太监及勋贵的田地,桂萼的目光,则盯着士绅。对于桂萼的主张,他是很不认同的,就连这东西,他也从心里有些别扭。

在这种时候,他不会主动出来拆同伴的台,只是把话题转移了一下“缇帅,我们动身之前,听说了一个消息。谢家派人上京找关系,要为自己脱罪,他家与寿宁侯、建昌侯有些交情,不可不防。”

“上京?这很正常么。谢翁是皇亲,出了事,找自己的亲戚出头,人之常情。易地而处,我也会这么做,我相信,当今圣天子在位,定会大义灭亲!不会因为亲戚的关系,就有所姑息。京师的事,我管不了,只能听旨行事。不过东南的事,我想我们还是可以做diǎn什么。二公既为刑曹,必熟悉刑名法典,正好帮我审一审这些海盗及一些勾结海盗的奸党,不知二公可愿助我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