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三问(2 / 2)

大隋争龙 崇阳铁剑 6775 字 2019-10-16

第三位是没落鲜卑贵族宇文泰,他按剑上前,沉吟良久道:“待其驰。”

其把马当作朋友,连日照料之下,得到了象龙神驹。

这便是天马之问,也叫做达摩三问。

影响更大的在后面。

尔朱荣以三千铁骑起家,南征北讨,平定葛荣百万叛军,对北魏皇室有再造之恩。然则其欲篡权夺位,最后一步之差被魏敌刺杀。

尔朱荣被后人评为功盖曹操,祸比董卓。

高欢以奴隶之身,侍奉尔朱荣起家,在尔朱荣死后举起复仇大旗,废立魏帝,开创高齐霸业。

高欢深沉大度,轻财重士,机变难测,后世称之为齐神武。

宇文泰自没落中奋起,远赴关中建立府兵制,创下关陇贵族根基,与高欢东西鼎峙,难分轩轾。

宇文泰明略过人,一时之杰,后世称之为周成祖。

薛元敬娓娓道来,将五六十年前的天马之问讲的精彩纷呈,这时听闻者无不脸色凝重。

“元度,你去带人厚葬相州阵亡官吏,柳真更要广为宣扬。”高驷忽然唤过贾元度吩咐着,却是不动声色的接受了薛元敬的建议。

薛元敬眼中一亮,露出一丝喜色:“大善。只是,臣还有一问,若是主公会做何选择?”

高驷却摇摇头:“小孩子才做选择,换了我,三匹马全要。”说完便转身离去,留下依旧热闹的宴席。

人员暂作如下安排:首先就是任命李百药为魏郡典农校尉,负责全郡屯田事宜。

原本辎重营副手郑俨擢升为九品司马,负责邺城日常政令,作为李百药的下手。

其次就是虞世南任顺相州城县令,周仲升为校尉负责守城。

薛元敬因献城有功,升为邺城令,负责招抚流民,重建城池。

武将方面,则是:韩世鄂晋升为长水校尉,掌兵两营(五千人)。王伯仁晋升为武成校尉,掌兵一营(三千人)。尉迟恭晋升为元戎校尉,掌兵一营(三千人)。

其余,贺怀

亮、杨积善、杨民行、柳庄、彭石头、斛斯政、常何各升为副校尉,各执掌兵马一营(两千人)。

再往下,方大牛、许三、韩通、麦季才、麦仲才、麦孟才、薛元博、李铁良、杨公卿等为武义郎,各自统兵八百。

兵马有不足的,就让诸将到各地编练府兵,实行军屯,且耕且战。

崔略的兵曹司马职位并无变动,只是对他进行了一番嘉奖,赐下了侍女、仆人十余个。

“我是哪里错了?”想起一事,他不由得忐忑不安。

一个月后,随着杨花落尽梨花开歇语传播的更加广为人知,各地枭雄无不蠢蠢欲动。

晋阳龙城。

没了仗打,这让李世民极为郁闷,才从军营回来便有仆人寻他。

“父亲,您找我?”过了一会,李世民才换了常服。然后,他来到父亲书房,态度恭谨的朝父亲李渊行一礼,方询问着。

见爱子已至,李渊放下手中文书,示意李世民坐下,这才开口说:“世民,你是我李家最具将才的苗子。寻你过来,是有一事,想要问你。”

李世民恭敬说着:“父亲请讲。”

李渊将公文给儿子看了,不断的思索局势,目光变的深邃很多。

“你对这二人的用兵之能,有何想法?”

李世民微微一愣,迎上父亲目光,不假思索的说:“回父亲,儿子以为,这两人李密容易对付,而高重德难打。”

“哦?说说看。”李渊面上表情不变,只示意他继续说。

“是,父亲。”李世民得到父亲首肯,兴奋的继续说道:“我看者公文上说,李密广招义军,攻下荥阳,实力大增,被各地义军奉为盟主。但精锐不过是蒲山公营的八千众,只要者八千人一败,其势自然风流云散。不过一战之敌耳,何足道哉!”

“相比下,河北邯郸一战,获胜的高重德更加注重长远。高重德此人,屯田养兵,如今看来,绝非普通人可比,着实有些本领。

观其行事,大有魏武帝遗风,将来是个劲敌。我李家对他,是安抚,还是削权,请父亲早做决断。否则,迁延日久,其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增大,加深了对整郡控制力,则必成心腹大患。”

李渊点点头,猛地站起身,走到窗前,负手而立,望着外面:“世民,你果有将才。此事,为父自有安排。”

李渊回转头,再次看着爱子,叹息着:“一直以来,我只得韬光养晦,不想天下变数迭起。如今看来,却是小觑天下英雄了。从今日起,你便广交四方英杰,为来日作打算。”

听到父亲的安排,不知为何,李世民脑海中,顿时闪过李靖的身影。

他对李靖印象深刻,在第一次出战时,正是由于李靖的谋划,他才大获全胜,风光一时无二。

李世民自身也的确有才能,有胆略,有气质,有相貌,有家世,处处皆远远超出同辈。

此时连父亲让他结交豪杰,岂非是个大好时机?

李世民情绪顿时起伏起来,眸色闪动亮光,方说:“父亲所言甚是,儿子这便出门,揽延各家俊杰。”

李渊看了儿子一眼,叮嘱道:“世民,如今,昏君困局东都,大隋已是一曰不如一曰,但仍不可造次。要牢记一点,不得主动招惹官府。你作为李家的嫡子,在这关键时刻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能让昏君抓住把柄。”

“孩儿记住了。”李世民飞快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