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柱石(2 / 2)

北齐帝业 拙眼 4795 字 2019-10-17

“这话在理呀,我等都是文臣,威望、资历都不够。而互市在晋阳开放,这是国家大计,牵扯到方方面面,我们这个时候,还真就需要您这样有分量的做一个顶梁柱……您点头,下面的事情会容易一些……”

段晒倒也没有多说些什么,只是轻轻的点头。

这个时候,高纬从正殿转进了偏殿。

“参见陛下……!”

高纬一如既往的将段韶扶起来,然后坐在主位上,笑道:

“朕老远就听到你们聊得热闹,在谈论些什么呢?”

郑宇等人刚想开口,就被祖珽抢了先,“启禀陛下,平州刺史平鉴那边,有一封奏章到了,那边互市之事已经稳妥,我们正在商量接下来如何做……”

于情于理,这互市的第一枪都是要在晋阳先开始的。

高纬颔首,祖珽小心的捧起奏章递给皇帝,高纬打开看后,挑了挑眉,“平鉴的速度很快呀,这么快就和契丹和高句丽谈完了……互市的地区也已经划分清楚了,不错……”

其实,在高纬的眼里,东北方向的互市和晋阳这边的同样重要,反而对于和南陈那边,高纬并不是很上心。因为从长远上来看,和南边互市所带来的政治意义远不及和北边结盟的大。

比起富庶的南朝,互市可以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北边的游牧民族了,几乎大齐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他们需要的,当他们经济上开始靠向北齐,政治立场自然也就不会歪了。自古利益最动人心,不外乎如此。在经济上的厮杀、制裁,要比十数万的虎狼之师更加恐怖,它带给一个国家的影响可以渗透到方方面面。

高纬又拿起另一本奏章,封面上的名字为《呈并朔燕显肆恒六州互市沿革事略》,这是内阁草拟了两个月之久的对于边市区域划定、秩序管理的奏章,篇幅非常长。每一条每一个细则都写得十分详细,简洁明白。为此甚至在内阁成立了一个专案小组,专门讨论、分析互市细则。然而这仅仅是西北方向的,对于东北部、和南部的边市,内阁都出台了相应的对策和管理模式。对象不同,攻略自然也要相应改变。

所谓开放,并不是全线开放,每一个州郡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开放的生意地点,只允许普通百姓和商人入境,而且有时间期限。更何况,这是在边州开放,管理上更加要小心,所以高纬将段韶找来询问他的一些意见。段韶倒是丝毫不吝啬,很快找出了几个重中之重:

“营州,本商孤竹国。秦属辽西郡,汉为昌黎郡,前燕迁都于此,拓跋魏立营州,所辖之地,为昌黎、建德、辽东、乐浪、冀阳、营丘六郡……营州北临契丹、靺鞨诸部,东边与高句丽接壤。都不是安分的主儿,我们既要和他们做生意,可也更得要防着他们……”

“平州,与高句丽隔海相望,海运是可行的。平州在商之时为孤竹国,春秋称山戎国,秦为辽西、右北平二郡地,汉代沿袭,汉末为公孙度据有,后并入魏……这里要加强海防,同时,平州也可作为营州的大后方……”

“弘州,前魏静帝在此处置北灵丘县……”、“老臣建议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要抓紧修筑城防军寨,以防不测……”段韶将地图放在桌面上,一点一点的细说攻守态势,由浅入深,渐渐详细具体起来,高纬听得入神,频频点头。他发现段韶将主要目光放在了东北方。

幽州、营州、平州……这是燕云十六州……宋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导致宋朝几乎无险可守,不得不养了百万规模的庞大军队,战争成本高过历朝历代。这里是一片极佳的战略要地。

“右北平这边……就是这里,古时为黄洛城,滦河环绕,在庐龙山南,呵呵,相传齐桓公伐山戎,见山神俞鬼……汉代的时候为石城县,后为海阳县。汉末为公孙度所据。别看这地方小,这里负山带河,为朔汉形胜之地。公子扶苏,就曾在此修筑长城,此地易守难攻……”

唐邕和高延宗几个顺带跟来的听得津津有味,段太宰在讲主意事项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将自己对于这几个地方将来的战略布局讲出来了。懂得兵事的人两眼放光,一边认真倾听,一边把眼睛瞄向地图,默默推演着,发现老段讲的很有道理。这对于武将来说是一个提高自己战略眼光的机会。

少数几个文臣对此不感兴趣,听的一脸懵,不过好歹能明白一些……现在段韶讲的这些就是在为将来布局,万一撕破脸,战争到来,大齐该如何应对的一系列举措。

段韶,这位当今天下的顶尖统帅,在他们面前推演了几场宏观战争。敌我态势,力量对比,被他讲的清清楚楚,讲毕,大殿内静默了一瞬。高纬拊掌赞叹道:“太宰真不愧为国之柱石!”

如果说高长恭的奏对让高纬眼前一亮,可圈可点。那么段韶给高纬的感觉就更加直接和震撼了,什么是帅才?这就是!为人谨守温良恭俭让,为帅追亡逐北、连战连捷,让几代帝王都信重依仗!高纬现在忽然觉得段韶却是需要好好休养一下了,这样一个老人活的长久,绝对是大齐的幸事!

另一边,高延宗看着这些君臣肉麻的吹捧和互动,看着老家伙明明心里牛*逼坏了却还要装作云淡风轻的样子,暗暗扯了一下嘴角……转过身去,眼不见为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