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7章 深藏(2 / 2)

不想老爷子却是拒绝了,“太子妃在宫里,就是自家,有皇上在,她还能受了委屈不成?

下次老汉进宫再过去吧,多谢皇上惦记。”

果然,明德帝脸上的笑意更浓了,拉着老爷子很是说了一会儿话,才放老爷子出宫。

几位阁老儿笑着陪在一边,肚子里可是没少合计。

林家如此行事周全,别说是皇上,就是他们都忍不住觉得心里熨帖。

太子妃作为林家千娇万宠养大的孙女,自然也不会差了?。

他们方才看到的奏折,明显是女子笔迹,定然是出自太子妃之手,说不定这个共用马车安置伤兵计划,从头到尾都是太子妃在张罗。

但不同于他们家里的孙女,做首诗词都恨不得张扬的满京都都知道。

人家太子妃,明明做下如此大事,居然半点儿不贪功,统统推倒太子头上。

不但能为丈夫分忧解难,还会隐退在后,把所有功与名都加再丈夫身上。

这样的贤惠聪敏,难怪太子会钟情之极。

若是他们当真找到机会,把家里孙女送进宫,对上这样的太子妃,当真会斗败太子妃,赢得太子的心?

不说几位几位阁老儿的小心思,只说第二日大朝会上,共用马车安置伤兵计划一出,果然没人反对,毕竟是打着太子的名义。

谁不知道太子如今出征在外,伤兵安置好了,就是除了后顾之忧。

若是敢在这件事上动手脚,怕是不用太子动手,所有伤兵到他们府邸门前围几日,家族百年积累的荣光怕是就被唾沫彻底消融了。

于是,粮囤村里的伤兵,眨眼间就都进了城,奔去了城北的军营,拾掇残垣断壁,搭建新的排房,建院墙,立马厩。

就是京都各条街路边,也都有匠人在忙碌。

百姓们好奇,纷纷打探,待得听说是方便他们出行的共用马车,有人就是不屑道,“咱们平日里,近处走路,远处雇马车,哪里就需要这般多此一句了,不过是为了多收几文钱罢了。”

但也有人说,“这可不一定,先前自行车出来的时候,也都说骑马方便,如今再看看,自行车才是最好的。”

“说那么多都没用,等过几日看看就知道了。”

“是啊,这亭子听说是为了大伙儿等车时候遮阳避雨所用,只看这个,就是为大伙儿想的很周到啊。”

这般,京都为了共用马车,议论的很是热闹。

忙了七八日,第一条马车路线就开通了,城南到城北,总共十二里路,分了十二站。

每四站一文钱,也就是说从头到尾才三文钱。

有人贪新奇,跳上马车跑一圈儿,下车同熟悉的街坊说起就道,“这马车很是宽敞,跑来又快又平稳,三文钱花的不冤。

自己走路要半个多时辰,雇佣马车也要十文,这可是便宜多了。”

众人也会算这笔账,但闲着无事,谁也不舍得花出去啊。

于是,共用马车热闹了两日,乘客就少了。

但世人从来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习惯形成之后,才是最可怕的。

虽然想着,近路走走就到了,但一文钱坐了马车之后,就再也不愿意走得腿酸了。

于是,慢慢上学堂的小孩子们,早晚坐上了马车。

闲着无事去东西两市溜达的人坐上了马车,访亲拜友的坐上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