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郎将麻秋(中)(2 / 2)

随后亲兵便轻轻的退了出去。

而此时,在帐外等候的龙天,不自觉的打量起麻秋的帅帐。这一路而来,看到的尽是类似游牧民族的帐包,原本以为是在演习,一切从简,看过麻秋的营帐之后,才明白过来,此时是后赵的天下,对于入主中原不久的羯族人来说,汉人那些砖瓦房还没有习惯,可惜了这片军事场地,很多房子都晾晒一旁了。

“启禀殿下,大帅有请入帐。”

亲兵的一声来报,打断了惋惜中的龙天,又流连一番眼前的场景,便转头步入帐内。

“末将石闵,拜见大帅。”

虽然龙天这世贵为皇子,不过思前虑后,在这大营之内,还得以军礼相称,毕竟名义上,那三千乞活军还受麻秋的节制,更何况自己这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呢?恐怕不是因为这个皇子的身份,还没有资格面见他吧?

龙天拱手作辑施礼,等了半晌也没等到想象中的回答,便偷偷地用余光扫了几眼座上的麻秋,只见,麻秋左手执竹简,右手持酒杯,一边看书,一边饮酒,好不惬意,丝毫没有觉下方有人拜见。

于是龙天重重的咳了一声,麻秋这才悠悠的抬起头,不过姿势却没有变,肆意的打量着作拜中的龙天:“咦,棘奴,你何时进来的?快、快入座,何来那些虚礼。”

如果可以,此时龙天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一顿暴打,非得把麻秋打成释迦摩尼方能解恨,这丫的,纯粹装*,现在连自己这世的乳名都喊了出来,可见他一点也没顾忌那皇子的身份,这更让气愤的龙天,不得不老实的忍着。

“棘奴,这本论语不错,果然是天下士子的至宝,可惜老夫刚读不久,哎……”

龙天听到麻秋无奈的叹息声。抬眼看去,果然是《论语》,看那有些破旧的封面,以及泛黑的竹简,可见定是珍藏版。不过这场面怎么感觉怪怪的,试想,一个屠尽万民的暴帅,去学天下士子的作风,无不滑稽至极!

“大帅,论语虽好,却磨人心智,不似春秋,以史明是非……”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然而时光变迁,孔子的“仁”、“礼”和“中庸”思想已被篡改的面目似非,而儒家思想也因各个帝王的需求沦为道德与法律的工具,《春秋》虽然也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但它主要是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从中国近代史上可以看出,中庸仁和的思想,最终使华夏沦丧百年。

听到龙天滔滔不绝的说辞,装*中的麻秋一阵无语,暴汗直流,他自己只不过是想杀杀龙天的锐气,这样接下来的讨价论价才好处理,谁曾想到,自取其辱啊!“看样这招不行,得换个套路”,麻秋在内心掂量思索了一阵,便开始新的套路——拉近呼。

“贤侄啊,何故如此称呼,想当年我与你父并肩驰骋沙场、纵横天下何其壮哉!早已成为生死兄弟,可惜天妒英才,早早的夺去了瞻兄的性命,哎……”此时的麻秋陷入了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里,神态之间流露些许伤感,看样那段战地岁月早已铭记在他的脑海中。

虽然龙天这世只是占据冉闵的身躯,然而曾经身为军人的他,能够体会到那种烽火之中感人肺腑的交情。也许受麻秋的影响,龙天不觉间也陷入了伤感之中,脑海中不住的回荡着前世部队中的人和事。一时间,场面沉默了下去,压抑与伤感的气氛袭来。

不知何时,从悲伤中醒来的麻秋,揉了揉太阳穴,提了下精神,抬眼望去,坐在下的龙天,还沉浸在思考中,看到这种效果,麻秋心中露出一抹奸笑“小狐狸,就你还敢和老夫斗,嗯,姜还是老的辣,汉人这句话说的太对了,哈哈。”

此时,龙天恰好收回思绪,看到麻秋嘴角溢出的一丝奸笑,明白自己一不留神就着了他的道,心中不停地怒骂着老狐狸,不过气愤归气愤,眼下是要拉回优势,想了想便说道:“伯父想开些,一切天注定,谁也不能埋怨,如今只留下我一人在世,以后还望伯父多多费心些,那样我父亲在天也该安心了。”

原本以为优势尽在的麻秋,当听到龙天拿死人做文章时,内心大骂无耻,可惜,古人对鬼魂之说甚是相信,虽不岔,但还得诚恳的说道:“贤侄,放心,以后有何需要,只要老父能力所能及的,定会相帮的。”

要的就是这一句话!龙天看到时机一到,立马提出了自己今天来的目的,便说道:“在此,小侄拜谢伯父了,眼下,小侄正有一件小事需要伯父费心了,望伯父答应。”

无耻之徒!

在此乞求票票、推荐,迷途在此拜谢各位大大了……你的支持是迷途写作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