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狼群(2 / 2)

对于目前地形式克拉克在分析两军态势后认为郭松龄实际上不会有很多兵力。否则没有道理不对乃木展开决战——这不是郭松龄的风格。他觉得郭松龄在积攒力量然后从藏身的地方猛的扑出来给对手致命一击。

一个星期之后乃木希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可惜已经太晚了。

那些临时拼凑起来的皇协军哪里是郭松龄的对手最重要地是郭松龄改变了自己的战术。他把部队打散成以标连为单位的独立作战分队在义和团的帮助下展开了一场不分日夜的破袭战——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郭松龄硬是用这种小规模大范围的破袭战。牢牢掌握了河北的广大乡镇。

此时乃木不得不收缩在以石家庄为中心地狭小范围内。他觉得自己有劲无处使。派出去的搜索部队不是找不到敌人就是遭到伏击等他以为抓住了郭松龄的主力试图迫其决战时往往又落个人去楼空的尴尬境地。

他现在地体会是从未有过的——比起在洋河遭遇的惨痛失败眼下这种被钝刀子割肉的滋味更让他心头冒火。从地图上看他的部队已经被孤立在几个点上相互难以形成有效的支援及配合。

一种被淹没的感觉时常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与他的无奈相比郭松龄可是心情大好。

“我现在的战术就是没有战术!”他对参谋长黄明山说道:“他想和我决战?我还没那份闲情逸致呢!咱就跟他们慢慢磨吧。反正是在咱自己的土地上怎么打在什么时候打可就不是他说了算咯。”

郭松龄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利用义和团的情报和联络一方面实行坚壁清野一方面坐等日军从城内出来。只要城里的日军有任何风吹草动那些义和团民们就会用各种方式向附近的郭松龄的队伍报告。

然后他的部队就会一路尾行等到对这支日军有了收拾的把握——比如这支日军孤军深入、又或者郭松龄的部队汇合的数量足够要么是日军到达了某个理想的埋伏地点这些临时凑集起来的部队就会由在场的最高军官下达攻击命令甚至不必向郭松龄请示。

他们象狼群一样活动时而分散遁去消失的无影无踪时而汇聚起来猛的从四面八方向被盯住的猎物扑去——很少有日军能从这样的狼群战术下逃生。当然也有那么一两个幸运儿或是钻了狗洞或是藏身于猪窝而逃过一劫。

“他们来的太突然了!”这些侥幸逃回城内的家伙们众口一词仿佛窜通好似的。

“简直不知道他们怎么会对我军的行动了如指掌。”稍微有些军事知识的家伙们往往还会加上一句。

他们当然不会知道这是当地的老百姓和义和团的杰作为了能得到百姓的支持郭松龄又一次用上了铁血手段不过不是针对百姓而是用在了自己的部队上。

“敢抢老百姓一根针的剁手!”

“敢白拿百姓一口吃的掌嘴五十!”

……

因为他现在越来越明白要打好这一仗只能依靠老百姓所以他把从山东和日军手里得来的一切资源在给林云保持足够的情况下全部留给百姓甚至开始分起了土地——直隶这一片的地主们不用说以京里做官的老爷们居多可是现在这些都成了无主之地。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们荒废掉呢?

于是“总督战官”郭松龄便以朝廷的名义、林云的名义和自己的名义开始了分田地这一浩大的工程。敢于反抗的土财主们很快就看到领头的几位爷的下场——镇压是迅而严厉的在这一点上郭松龄从不手软。

“当然要想让土地真的彻底属于自己——那就麻烦你们跟郭大爷一起把东洋鬼子赶跑把要知道这些个东洋鬼子可不认识大清的田契文书——他们烧咱们屋子、糟蹋咱们的女人他们要咱们死!咱们能这么伸着脖子等死吗?”

“其实也不需要你们真的上去打仗只要给咱郭大爷的部队提供个吃住再加上点东洋鬼子的情报——毫无危险而且赏金丰厚!看吧这些可都是真金白银啊!还有那些大片大片的土地!”搞宣传的士兵扯开嗓子吼着手里是一叠叠的空白田契。

不用说这场分田地的运动开展的很仓促进行的也不尽如人意但总体上还是让郭松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乃木希典被迫开始下令撤退。除了损失了三四千人之外他看不出来这此深入直隶有什么军事上胜利和意义。

随着冬季的来临整个战争形势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欧洲各国的援军终于在舰队的护送下到达了天津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军火粮食被服等物资如果加上克拉克特别要求的驳壳枪和手榴弹真算的上是一次全面的武力展示了。

对这批援军和物资朝思慕想望眼欲穿的克拉克在接到消息时终于感到该是和林云撕破脸皮大干一场的时候了!

然而一个危险的信号被他忽略了。同样饥饿的双眼也盯上了这批从欧洲来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