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西征(2 / 2)

五代逆天 未知 2576 字 2019-11-03

“为什么盛唐的时候国力强盛?”这肯定不能说李家三四代人施政得当。如果谁这么说,那他在政治就完全是不成熟的。盛唐国力强,那是因为老李家治理的好,那么现在大周岌岌可危,是不是因为老郭家不会治理天下啊?所以爱民、勤政这些东西,不适合在眼前这个情况下,来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从天时、人和考虑,那就只能从地利考虑了,而且在这个问题之前,王朴还明显的做了一个铺垫,由楚国因水路而兴,引到盛唐因为丝绸之路也兴盛。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还不清楚吗?这说明,王朴这丫在建议皇帝陛下,向西域扩张。大周的西边,过去的几个强大势力,比如吐蕃、回鹘都已经衰落了,其余的党项等部落纷争不休,也就是说,大周的西边敌人虽然很多,却没什么一个强大的对手。

重开丝绸之路,这个可能性不太大。可是以大周的实力,应该能够收复祁连山一带甘肃。祁连山一带现在是回鹘的一支甘州回鹘的地盘,甘州回鹘虽然占据了肃州今甘肃酒泉、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东、甘州今甘肃张掖、沙洲今甘肃敦煌等地,可是内部混乱的很,基本是各个州县割据自立,回鹘可汗对地方的控制力很弱。

打甘州回鹘的好处有很多,第一,大周终于有了一个优良的马场,可以培养的大批优秀的骑兵,有了骑兵,至少守住中原应该没有问题。第二甘州回鹘那块地方,民族成分复杂,党项人、回鹘人、汉人、吐蕃人都有,而其中汉人的数量还不少,彪悍善战。如果这个利用的好,拿下甘州回鹘不会耗费太大的力气,治理甘州也不会费太大力气。第三甘州回鹘的肃州等祁连山麓处,也有不少良田,虽然不比中原那么肥沃,可毕竟是聊胜于无。第四,拿下祁连山,对大周来说相当于扩宽了战略纵深。中原这潭水太深了,三面受敌,如果楚国拿出重利贿赂契丹,两国结盟,联合出兵,那么中原还真的未必能守得住。如果拿下了甘州,那么中原的重要性就降低了,至少打不过,我还有地方跑啊。第五,拿下甘州回鹘,蜀国的陇右地区,就成了三面受敌了,大周想拿下陇右就很方便了,甚至可以在楚国作出救援反应之前,攻克陇右。第六,吐蕃等国实力虽然大幅度消退了,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能像唐肃宗那样借兵,中原的局势就会大大改观。就算不能从吐蕃那里借兵,可如果能从吐蕃那里借路也好啊,从西面偷袭成都,打蜀国一个措手不及,如果能够拿下蜀国,那么天下的形势就真的开始逆转了。

听话听音儿,王朴虽然没有摆出车马来讨论西征的事,可是这西征就是板钉钉了。魏仁浦刚才表错了态,现在回过味来,第一个跳出来说道:“不知道王大人认为许多派出多少军队西征啊?”

为什么魏仁浦认为西征就是板钉钉呢?一是因为王朴等着进呢,这么一个人才,总是当记录员可不行,更重要的却是因为郭荣政务虽然低调,可从他指挥军队可以看出,这丫绝对是一个强势的人。南征的调调不过是做铺垫也好,还是真真正正的建议也好,总之是在皇帝陛下欣赏的情况下,硬生生被李谷等人的顶回去了。可皇帝毕竟是讲究威严的话,被你顶回去一次,还能让你顶回去两回吗?李谷等人绝对不可能不考虑“皇帝权威”这个问题的,你总得让皇帝今天有个台阶下,再说了,赵匡胤在灵武的时候,和甘州回鹘打过两次,事实证明,那群回鹘人却是不行了。相对于南征而言,西征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