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汉奸三桂(2 / 2)

李岩 文王后代 6882 字 2019-11-04

范文程(1597~1666)字宪斗,号辉岳,祖籍江西,出生于辽东沈阳卫(今沈阳市),范文程出身于明朝官宦之家,自称是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后裔。自幼聪明好学,精通经史。天命三年(1618),努尔哈赤攻陷抚顺,范文程“仗剑谒军门”,自愿投效。

满族在辽东大肆杀戮汉族人的时候,这个家伙就自愿投靠满族,充当了汉奸,使自己的祖先蒙羞。

多尔衮见李自成已经占领北京,又知道李自成有久经战火考验的百万大军。害怕李自成向大清国进军,夺回被占去的土地。

范文程当即上书朝廷,分析关内的形势,请求严申军纪,笼络人心,进兵中原,同农民军争夺天下。多尔衮觉得有理,便拿定主意,率领十五万军队向通往中原的门户山海关出发了。

如果不是范文程向多尔衮上书,等农民军整理了混乱的局面,清军还能入关吗?

作为当时的文人,都知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明明知道清兵在关内大肆杀害汉族人,抓汉族人做奴隶。作为汉族人,即使在清朝做官,也应该“身在曹营心在汉”、应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他却鼓动与农民军争夺天下。

即使建言,比如元朝,蒙古人要杀光黄河以北的汉人,土地用来放牧。有汉族官员,分析放牧与种庄稼的优劣,指出,留着汉人种庄稼,比放牧,朝廷收入更多。避免了汉族人的一场灭顶之灾。这样的汉族官员,没有人认为他是汉族的汉奸,他对汉族是有功之臣。

范文程也劝满族人爱护百姓,结果,汉族人还在扬州、嘉定、广州、四川,或屠城,或者杀人无数造成无人区。汉奸是需要事实证明的,历史事实证明范文程是大汉奸。

清军刚走到半路上,忽然迎来了两个明朝装束的人,自称是把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官吴三桂派来请兵的。

这两个人被送到多尔衮处,多尔衮知到吴三桂请求清国派兵的消息,大喜。清兵多次进入长城内烧杀抢掠,还没有占领过山海关。山海关像北京的大门,能够出入山海关,进入北京就容易了。

多尔衮马上写信,回答吴三桂,只要投降清朝,占领北京,就可以比李自成的封侯还高一级,一定封王。

吴三桂见到清朝多尔衮的信,知道自己后面有清兵支持,事成还可以封王,可以正式打出背叛大顺的旗帜了。就命令全军为崇祯皇帝戴孝,还发出战斗的檄文,声讨李自成,要为崇祯皇帝报仇雪恨。

吴三桂的与崇祯皇帝报仇的檄文传到北京,李自成才知道大事不好。马上召集文臣武将商量。

宋献策说:“我们不应该派兵去攻打他,如果他来打北京城,我们就主动的多。守势的一方,占据地利。”

牛金星说:“对叛乱,我们如果不派兵去打击,就会鼓励更多的叛乱,对我们十分不利。”

李自成说:“是呀!不打击叛乱,就会鼓励更多的叛乱。”

李岩出来说:“大王一定要派兵的话,只有快速进兵,兵临城下,再招降。”

派兵前去,派谁作指挥作战的主将?按官阶,最佳人选是刘宗敏。可是李自成派到刘宗敏,他却讲价钱,说:“大家都在北京城享福,凭什么要我刘宗敏去啃这样的硬骨头,还有,我们还不是在为大王打江山,要去,大王你也要去。”

刘宗敏把李自成气得不行。李自成可不是怕上战场的人,说:“好,本王出兵讨伐吴三桂叛乱。牛金星丞相、李岩将军守北京。如果出师不利,再派兵支援。”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带着十万大军向山海关进发。李自成还派出士兵,向吴三桂送信,说明并没有杀害明朝的太子王子,也没有加害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只要归顺了大顺,还是继续以前的承诺,封吴三桂父子侯爷。

吴三桂派出的探子获得李自成带领大军出了北京城的消息,知道不是李自成的对手。看清朝的军队离山海关还很远,马上派人到清国去催清兵加快行军速度。一面又派人到李自成处,说,愿意投降大顺。要李自成不要急于进兵。

李自成这时仍然没有放弃召降吴三桂的想法,临行前他特意带上崇祯的太子朱慈烺及其其他两个明朝皇子与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作为召降的人资。

李自成的大顺军队行至三河,与吴三桂派来诈降的李友松、高选等六人相遇。对于吴三桂诈降,请求缓兵的做法李自成虽然怀疑,但仍放缓了行军的速度,永平至山海关仅有150里,农民军却走了4天。

四月二十日,大顺军抵距山海关十余里的西新寨、红瓦店一带,受到吴三桂骑兵的阻击,这时李自成自知中了吴三桂的缓兵之计,便将扣留在军营中的李友松等五人处死,只有高选身中三箭逃了出来。

李自成为防止吴三桂与满清勾结,派唐通带兵占领一片石,切断吴三桂与满清的联系,以利于对山海关进行夹击。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在石河以西沿河布阵,并从几个方面向山海关展开猛攻。

二十一日晨,在山海关以南,从龙王庙至谭家颇罗,大顺军对吴三桂的军队进行进攻,吴三桂在地主民团的配合下,把李自成的大顺军击退。

打到中午,吴军西北防线被大顺军突破,大顺军队数千人渡过石河,由回马寨一带猛攻西罗城。吴军守将一面诈降拖住大顺军队。一面派人由城东北角绕到大顺军背后进行偷袭,并在城上用红衣大炮向农民军猛轰,农民军伤亡惨重,被迫后撤。

北罗城方面,由吴三桂的副总兵冷允登负责防守。大顺军猛攻数次均被打退,大顺军队英勇顽强继续进攻,一直攻至城下。冷允登拼命堵截,吴三桂派来援兵才将农民军击退。

在东罗城方面,一支农民军越过长城,向该城展开进攻,守军在地主武装马维熙的援助下,将农民军击退。

经过四月二十一日的战斗,双方互有杀伤,吴三桂考虑到自己经过一天的战斗已经疲惫,便自动将石河西的军队撤至石河东岸,等待清军的援助。大顺军队也撤回营地休整,以利再战。

电脑坏了。才修好!

敬请读者推荐、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