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全歼叶军(2 / 2)

李岩 文王后代 6965 字 2019-11-04

李岩又命令:“射火箭!”李岩旁边事先准备的火箭射出去了。帐篷点着了,几面的帐篷都点着了,那些还没有炸死的女真兵跑出了帐篷。看着一队一队的女真人,木鸟铳开火了,后头就是弓箭射击。直到看不见明显的影子出现。

李岩又下了一道命令:“向两面传话,良心炮、木鸟铳支援另一个包围圈。”于是一个传一个:“良心炮、木鸟铳支援另一个包围圈!”

良心炮,木鸟铳被放上战马,战士们骑着马,兵分两路,向清军的汉军八旗宿营地包围过去!

我们知道昨天,清军在固关打了一个大败仗,打仗是十分累人的事情。打了败仗对人的精神压力特别大。大顺军队一连几个小时的宣传,又摧残了汉军八旗的精神。晚上大家睡得死死的,突然被巨大的爆炸声惊醒。两个将军急忙披挂上铠甲,命令士兵们起来支援女真八旗。命令下达后,很多士兵们听到爆炸声,都不敢动,确实在昨天炸怕了。见大多数人不动,两个将军只得自己带领几百个将士前去支援。刚跑出了宿营地,炮就响了。后面的战士战马全被石灰扑进了眼睛。前面的几十个人却没有受影响。

李怀祯见这个情况,命令木鸟铳开火。

前面的两个将军和几十个汉军八旗的战士,当场打于马下。

李岩命令话筒喊话!

几个话筒开始喊话:“汉军八旗的兄弟们,不要做无谓的抵抗,抵抗大顺军队,只有死路一条!放下武器,等天亮后,举手出来投降!我们欢迎你们投降!”

死亡的威胁!当汉奸的耻辱!投降后打女真人的愿望!现在真的没有人敢于抵抗,都静静地等天亮的到来。

天亮了,李岩叫再一次喊话:“汉军八旗的兄弟们!放下武器,举手出来投降,我们欢迎你们!”

四下也这样喊起来。

汉军八旗的士兵们开始还怕出来,见有人出去,就丢了武器,举着双手出帐篷和营寨投降!见后面再也没有人出来,李怀祯就命令将士们进去搜。除了昨天打仗的重伤员,就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

李岩骑马跑了三里,到镶黄旗的营地去看,战场已经清理了一遍,里面已经没有活着的人了。活着的几十个人被**来,或者抬出来。

战场惨不忍睹。清军的营地,到处是燃烧的帐篷,到处是残缺的尸体。

李岩传令清理战场。李岩的直属部队负责清理埋葬死尸的任务。其实只要死亡人数清点完毕,就把死人抬上战马,驮到水塘去埋葬。这个水塘,是一个真正的万人坑了。

汉军八旗,大多数人都被押着走路进固关,也有几十个重伤员,被俘虏兵抬着进了固关。

清军的女真八旗没有剩下多少人,也没有了帐篷。只是战马,在打仗的时候,绕开了马棚,没有死多少。当时的战马可以说都经过了战火的考验。在**的时候,并没有多少挣脱缰绳。

李岩见大家都在忙,战场上敌人大量死亡,没有带给他多少兴奋。看了一个一个惨不忍睹的场面,他再也看不下去了,就回固关。

他看见七八千汉军八旗,就想起他们还没有吃早饭,恰恰红娘子来了。李岩说:“你看,这么多俘虏兵,吃饭还没有作落,你是不是叫你们的战士与他们煮点饭。”

红娘子说:“饿他们几顿,活该!”

李岩说:“不要这样看。这些人,都是我们汉族军队最强悍,久经战火考验的军队。只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到敌人那边去了。只要我们改变了他们的思想,他们调转枪头,对准敌人,以后大家还会争着要他们的。”

红娘子说:“好,我安排人去与他们做饭!”

到了中午,李怀祯来报告清军镶黄旗死亡四千零五十三人,活捉俘虏六十一人。其中伤员四十九人。清军镶红旗死亡三十八人,俘虏八千九百五十五人,其中受伤一千零七十人。

李岩记录了下来。

李岩又问:“我们牺牲多少人,有多少人受伤?”

李怀祯说:“昨天我因为忙,没有汇报我们的伤亡人数。昨天我们死亡三十六人,受伤一百八十九人。昨晚上,我们死亡二人,十五人受伤。昨晚上伤亡人数,主要是汉军八旗往外冲的时候,对我们造成的。”

李岩说:“打了几天仗,死了四十几个人,可惜!”

李怀祯说:“战士们说:‘杀人三千,自损八百。’我们杀了他们一万六千多人,我们才死亡四十人,仅仅相当他们死亡的零头。”

李岩问:“我们的战士牺牲了,至少还是应该有棺材,棺材有没有?”

李怀祯说:“听说固关的库房里有几百口棺材储备,我没有去看?”

李岩说:“这样,你马上去看一下,是不是真的有?没有,问娘子关有没有?现在是夏天,要及时安埋。要把牺牲的的烈士,他们的家庭地址,父母妻子儿女的名字登记清楚,我们以后好抚恤!”

李怀祯说:“我马上去办!”说后就走了。

李怀祯走了,李岩吩咐传令兵,去找我们部队会看坟地的,找一个好地方,好安埋牺牲的烈士。地方要大,以后牺牲的也好有地方埋。

传令兵就在各部队去找人,一会,就找了十几个人来。李岩把找地方的任务提出来,要他们骑着马在附近找坟地。找到最后来评优劣。

下午,就把地方找到了。李岩去看,确实不错。风水都很好。因为是战争时期,下午马上就去安葬了。在出殡的时候,李岩亲自去讲了话,说他们为了民族的生存,为了我们汉族老百姓少死人,他们的死是值得的。他们将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