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营寨防守(2 / 2)

李岩 文王后代 7265 字 2019-11-04

清军攻进城里,马上就解决了帐篷、粮食、草料的难题。

有了佳县的成功经验。阿济格吴三桂就一路复制,相继占领了米脂、子洲、绥德、吴堡、清涧、安塞。接着又派少数部队占领了延川。

一种方法,用久了,就要出副作用。阿济格吴三桂用围三缺一的战法,把各县的大顺军队全部赶到了延安。延安历来就是屯兵之所。

住兵延安的将军,看一路退下来了许多军队,就学宋朝,在延安,利用山高沟深的特点,在延安一线的山包建立营寨,迅速建立起来一道防线。敌人不管攻击那里,乡邻的部队就互相支援。在李自成的援军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条战线固定下来了。

李自成四下调兵,调粮食,调草料。不过,由于李自成把主力部队退回陕西,调集起来还是很容易的。李自成听说清军有十万人,就调集了二十万人的部队,浩浩荡荡开往前线。

皇帝御驾亲征,朝廷的文武官员都上城外去送行。

西安到延安,恐怕还有五六百里路,加之这里的道路也是沟壑纵横。只是历来这里对北方防线十分重视,道路修建得比较宽。但是大部队,还是走了七天才到达延安。

李自成到达了延安,马上召开了军事会议。

李自成见延安的驻军把清军已经阻止在延安一带,就决定,用十万军队来加宽,加深延安的防线。拿十万军队来突击攻击清军。

李自成是陕北米脂人,又曾经当过驿卒,临近米脂的县都走过。就想起,在自己部队挑选家住附近的士兵,化妆成老百姓,先把清军大概有多少人摸清楚。

于是就派出几十人,在老百姓那里买来了一些穿过的旧衣服。化妆成割草的、打柴的。爬上高山,硬是把敌人的营地找到了,再根据帐篷数估计了敌人的人数。

侦查的士兵回来,也有估计敌人有三万人的,也有估计敌人有四万人的,也有估计敌人有五万人的。也有听到敌军说汉语的,因为陕北离蒙古很近,这些战士听不懂蒙古话,却听得懂蒙古的语音。就说里面有蒙古人。还有一种话听不清。

李自成听了这些报告,清军里面有汉族人是肯定的。有蒙古人也是肯定的。那么听不懂的话,可能就是女真话。帮李自成分析的都说:清军兵力不足是肯定的。清军的人数,也不多,最少认为三万,最多认为是五万,综合可能只有四万人。最多清军只有五万人。

李自成又提出一个疑问:清军的人数,榆林来报告是十万人,我们这里只有五万人。怎么有这么大的差距?

宋献策估计:“一种可能,清军攻打榆林,还没有攻打下来,就分兵继续包围榆林,再分兵向我们南边打来。另一种可能,清军分兵去打其他的州县,这只是敌人的一路。要弄清敌人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向两边各派出五十个战士,一路向东到黄河为止,一路向西三百里,看有没有敌情。发现了敌人只是在远远看,不要与敌人纠缠。同时通知周围州县,派人在自己附近州县侦查,有没有敌情,弄明白后,不管有没有都来报告。”

李自成说:“对敌情不清楚是危险的,应该去侦查一番。关键现在我们怎样去对付敌军呢?”

宋献策说:“我们没有弄清敌人的情况,大部队先不要主动去进攻敌人。但是,首先我们要骚扰敌人。我们可以每晚上派他一百人,去偷袭敌人的营寨。使敌人不能休息好,经常处于疲劳状态。敌人来进攻我们,除了两头的部队要坚决抵抗外。敌人进攻我们中间的营寨,我们的营寨先要利用有利地形杀伤一部分敌人,接着被攻击的营寨可以后退五里。我们两边的营寨,还有我们住在附近的机动部队,我们就全力对敌人进攻,对敌人形成包围。力求杀伤一部分敌人。后面还是不要封口,让敌人可以撤退。这样避免敌人过分拼命。只有经过多次消耗敌人,在敌人精疲力竭,人数减少后,再最后歼灭敌人。”

李自成说:“那我们就按军师的意见办,在相持的时候,消磨敌人!”

于是,立即向两边各派出五十个骑兵侦查,在沿途查看有没有敌人的踪迹。又马上派传令兵到附近各州县,有没有敌情,得到消息马上回来报告。

派出了两边的侦查兵,接着召开各营寨和机动部队会议,研究执行宋献策军师的面对敌人进攻营寨的时候,撤退、包围、攻击敌人的具体办法。

李自成与清军,就这样相持起来了。

住榆林的高一功的部队,看敌人也不来主动攻城了,看来敌人的人数也减少了。自己的部队也等不来援兵。

敌人不来攻城,自己又不敢把主力部队放出城与敌人主动打仗,敌人的人数明显比自己多几倍。在城里呆了几天,憋不住,就派二百个武艺超群的战士,在深夜用箩筐吊下城墙,潜伏出城。清军见城内被包围了几天没有动作,深夜,清军站岗的战士大多打起瞌睡来了,就在站岗的地方睡着了。大顺军队潜伏着爬到站岗的地方,立即冲到站岗的清军面前,举起大刀,刀起头落。这样杀了几十个人站岗的。他们还不过瘾,又钻进敌人的帐篷,摸着脑袋就砍。

砍人也不是那样顺利的,在杀了两三百敌人后,有个敌人惊醒了。刀砍去的时候,他偏了一下,被砍了一刀,手膀子被砍掉了。痛在那里伊里哇啦地大声叫喊。

更多的敌人惊醒了,都大声喊:“有敌人!”

更多的清军拿起了大刀,冲进了喊痛的帐篷,里面的没有被杀的拿起刀,与冲进来的人杀起来了。

外面更多的清军赶来了,夜晚,不分青红皂白就砍起来。大家开始混战起来。

听到敌人喊痛,大顺的战士知道暴露了。就迅速退出帐篷,悄悄地拐过一个沙包跑了。清军这一仗自相残杀。死伤接近两千人。等明白过来,有晚了。姜瓖心痛不已。

清军的阿济格,见在延安被阻,他是没有耐心等下去的。就与吴三桂商量,实行中间突破,攻击敌人。吴三桂知道,营寨守御,不像野战,冲破中间就可以击溃敌人。没有办法,清军和硕英亲王是主人,是他说了算。就同意去攻大顺的营寨。

清军他们勇敢地向大顺军队进攻,开始营寨的大顺军队还进行了坚决地抵抗,杀伤了一些清兵。一会就抵抗不住了,后军先就撤退了,接着,先撤退的掩护后撤退的,整个营寨就被清军比较顺利地占领了。

清军又向新的营寨进攻,谁知抵抗就很坚决了。陕西北部山高沟深。清军的部队前面已经到了营寨,清军后面的还在山沟。

突然他们发现,两边的大顺敌人多起来了,大顺借助有利的制高点,向山下射击,不少清军中箭身亡。

阿济格吴三桂接到报告,知道被包围了。阿济格问吴三桂:“我们怎么办呢?”

吴三桂说:“命令后军,马上突围。”

山沟里,突围也是不那么容易的,后军变前军,前面已经冲出去,后面还要经过两边被大顺占领的山沟。占领了大顺营寨的清军,只得向原来来的山沟撤退。两边山坡,大顺军队有无数将士。虽然他们不向下面山沟冲锋,但是射出来不少的弓箭。清军用盾牌遮着,用大刀长矛拨着,弓箭还是射死了不少人,也有很多清军是战马射死后,自己滚下去,或者被弓箭射伤滚下战马,滚下马的清军,又被那些后面突围的战马踩踏,没有死的人也被战马踩踏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