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用一生画一人(2 / 2)

大宋私生子 何昊远 5463 字 2019-11-06

旁边侍墨的小艾含笑去子!

杨逸自己走到桌边铺开素笺,细研水墨,桌上摆着一个紫檀制成的精美笔架,数竿狼毫大小不一,序列垂挂在笔架上,杨逸选取一支递给清娘。

清娘习惯了他这种细致的关怀呵护,接过笔不由得对他嫣然一笑;

她先不沾墨,轻挽衣袖,露出皓腕,以笔指着桌上欧阳修那幅《黄溪夜泊》图,认真地给他讲解道:“学习山水画,主要是细心临摹,然后多练习,临摹不等于生搬硬套,而是要细心分析原作的意韵与技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临摹取得的技法再自己练习创作;

这就要求初学者领会原作的立意,形体、构图、气韵、笔墨、色彩的关键所在,做到胸有成竹,然后下笔,切不可不假深思,轻率动手……”

清娘说起书画来,极为专注认真,神态中散发出来的那种知性美让她本身就成为一首诗,一幅画。

她的书画并不见得很高明,但理论功夫扎实,杨逸的前身也学过一些绘画,清娘说的这些他是知道的,但他不想去打断清娘,就象个小学生,从调墨、运笔这些最粗浅的东西跟清娘学起。

他一点都不厌烦,反而觉得这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一切皆因清娘这个如烟、如雨、如风、如露、如雪、如月、如诗、如画般的少女。

窗外烟雨蒙蒙,窗内墨香弥漫,清娘讲解完山水画的学习概念,玉指拈笔,皓腕流转,一边在素笺上落笔,一边继续讲解具体的画法。

“在山水画中,山石通常是不可缺少的,画石的要领和顺序是要先勾后皴,然后加皴加染。先用淡墨勾勒出石头的轮廓,逐渐加深,要有前实后虚、前深后淡的形象感观;

皴笔的起笔轻松,收笔较重,运用方向可以由上而下,也可以由下而上,依山石形象和需要灵活选择;石形千姿百态,多种多样,起手运笔转折要有力,中锋侧锋并用,用墨浓淡干湿并用……”

杨逸静静地看着清娘,看着这幅淡墨山水为背景的仕女图,那一眉一眼、一频一笑、一动一静,如兰幽、如菊淡、如水柔、如冰清、如玉洁,他怀疑自己就算用尽一生的时光,能否把她的神韵淋漓尽致地勾勒出来。

少女被他看着,似有所觉,不禁住笔娇嗔道:“杨大哥,你看什么呢?人家跟你说的,你都听清了吗?呀!不理你了!反正人家的书画也不好,你还是去另寻名师吧!”

“杨大哥忽然想起一首歌,清娘,我唱给你听好不好?”

“歌?”

“嗯!”

“那好吧,你唱,可不许你再唱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了,我不要杨大哥再做狼!”

“呵呵,这回不是北方的狼了,是烟雨江南,你听: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黯然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油色渲染侍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在独自美丽。你眼的笑意。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的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窗外檐下的雨水再在滴滴嗒嗒地响着,如琴声和应,春风入帘,吹散一缕熏香,清娘不作声,不知她在想什么,但那清丽的脸孔慢慢地红了,红得象江南二月的杏花天。

杨逸执她的手,一起站在窗前,看烟雨弥漫在对面厢房的瓦面上,浸润了翘起的马头墙,还有马头墙边嫩黄色的柳丝。

清娘身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非常好闻,那不是胭脂,是兰香。

她悠地抬头盼了他一眼,眼波如清泉,明洁、澄澈。

“杨大哥,你不要总是宠着人家,人家会被你宠坏了!”她蠕蠕地说道。

“知道我为什么要学画吗?”

“当然是为了……”看到他摇了摇头,清娘明白肯定不是像她猜测的。

“我要用一生,来画一个人!”

“杨大私……”

清娘将头靠进他怀里,就象鸟儿归巢、象船儿靠港。一帘风雨衬着两人的剪影,如一幅初春的画卷。

朝堂上的纷争,弹劾的奏章,这一刻对杨逸来说都不重要了!眼中只有一窗烟雨,如诗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