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淮河之上论形势(2 / 2)

明末求生记 名剑山庄 4566 字 2019-06-26

只能任张质施为了。

“那就偏劳张先生了。”罗汝才说道。

“为殿下做事,是臣的本分。”张质毕恭毕敬的站在罗汝才身后。

“我这才叫你来,是有一件事情,和你商议一下。”罗汝才说道:“张轩已经派人来信,马士英大军从夏邑退却。只是右军与小袁营,兵马疲惫,不敢再追,派人请教行止。你觉得让张轩如何?带队与大军汇合,还是另做偏师?”

张质听闻张轩无恙,心中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与张轩共事时间长了,张质对张轩也生出一些感情来了,似乎将张质真正当成自己的族弟了。

张轩被困夏邑,张质不发一言,并不是说他不担心张轩,不过觉得自己身在嫌疑之位,不敢乱说话而已。

虽然他觉得马士英听到曹营大军东进的消息,决计不会纠缠于夏邑之地。张轩定然会平安。

但是一时没有确切消息,他一时不能安心,此刻才算是安下心来,他沉吟一会儿说道:“我军行军速度并不算快,又是水陆并进。马士英定然快速调集大军南下阻挡我军。所选的地方,定然是寿州无疑。”

“寿州?”罗汝才说道:“为什么是寿州?”

张质说道:“淮水出河南之后,寿州我们军遇到的第一个沿河府县。而且寿州古成寿春,向来是淮西重地,故古人云:‘寿春,淮西之本源也。’无两淮,则长江被兵,无寿春,则两淮不足以守也。古来征战,南北征战,寿春都是首当其冲,且寿州州城也。国初编户四十三里,俨然是淮西大府,胜过汝宁府。足以支撑大军。且在寿州以北,有峡石山,此山夹淮而立,足称险要,山中旧有峡石城。分东西两城,夹江而立,两岸弓弩炮矢具下,足以封锁河面。“

“想来,马士英不是无脑之辈,定派人夺此地。据寿州,而守峡石,我们如果不想放弃夹河而进的战略,就必须在此与之战。”

张质话音未落,罗汝才大怒道:“何不早言,来人,让罗岱来了。不,不用让罗岱过来,立即派人传令,让罗岱星夜兼程,夺峡石城。”

“是。”立即有答应下来,从大船之上下来,换乘小船,去江山报信了。

对于两淮地界,罗汝才虽然不是第一次来南直隶了。

但是之前,都是流窜,遇敌则走,也不走水路。对这些地理了解的比较少。

罗汝才这才说道:“刚刚怠慢了张先生,还请见谅。”

一会功夫,罗汝才也明白,张质所言一点不晚,毕竟此刻才刚刚进入凤阳府地界,距离寿州还有数日行程,说的太早了,即便占据峡石城,又能如何啊?未必能守得住啊。而且只有寿州知府不是傻子,听闻警讯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守住峡石城吧。

“是臣疏漏了此处。”张质说道:“是臣的疏忽。”

“只是我想问先生的是,张轩当如何安排?”罗汝才说道。

张质说道:“水陆联营有好处,也有坏处,我军不谙水战,如果不事先清理好两岸,官军放火烧船,我军的辎重岂不是付之一炬。故而臣以为大军东出,宜缓不宜急,即便能击破寿州,到了凤阳府,也须一场恶战。故而此刻令张将军有事有北方,牵制凤阳兵力,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罗汝才沉吟片刻。说道:“令张轩以右军统领,将小袁营,杨绳祖,以及新投靠的程继孔,全部纳入张轩麾下。命他从北边进攻中都凤阳?”

张质说道:“以臣之见,路途遥远,两军之间不可遥制,再许其便宜行事即可。”

“好。”罗汝才说道:“就按先生的意思来吧。”

张质按罗汝才的意思,写了一封令旨。并按了吴王大印,随即派快马送到夏邑之中。

张质这一段时间都竭力的再做一件事情,就是将曹营给正规化,故而此时罗汝才的命令,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封书信了,必须由翰林学士草拟,罗汝才朱批,用印。发出去的才是正规的。

只是罗汝才身边的读书人太少了一些,张质不得不挂上一个加衔,也就是翰林学士。而且现在翰林学士只有张质一个。

这其实还是张质努力正规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