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天下共望张使君(2 / 2)

明末求生记 名剑山庄 4521 字 2019-10-07

郑氏虽然大败而回,损兵折将。但是郑氏水师还在,郑氏在海面上的优势还在。郑氏就是天下不能忽视的势力,对于郑氏伸过来求和的试探,张轩想先晾晾他再说。

王进才说道:“陛下英明。”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说道:“陛下,臣从舟山过来,带来几个人,乃是江南大儒。他们主导来求见陛下,正式陛下宇内归心之态。”

张轩说道:“哦,是什么人?”

王进才说道:“臣知道两人,乃是黄宗羲,顾炎武。”

张轩听了这两个名字,呼吸微微一紧,随即又平静下来了,说道:“你确定。”

王进才说道:“确定。陛下可以传见两人。”

张轩想了想说道:“你先去枢密院帮忙吧,这一件事情,我自有安排。”

“是。”王进才说道。

而今张轩麾下的枢密院,不过是一个空架子而已。军政大权都在张轩手中,各方军队调动,没有张轩的诏令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是近百万大军,军需供应,军资发放,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繁杂之极。张轩仅仅靠一些文吏来处置,恐怕不行。

镇不住下面的骄兵悍将。

这些骄兵悍将,一个个依仗有战功在,看不起这些后勤文吏。催促军资的时候,拔刀露刃。拍桌子大吼大叫,这样的事情可是不少,张轩虽然重重处罚过了,但是这些文吏在这些将领面前还是真不起腰杆。

除非,张轩或者张质亲自坐镇枢密院,才能镇的住。然后这决计是不可能的。

张轩有意将一员大将调到枢密院中,主持庶务。但是一来,而今正在用兵之际。各个将领,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是要用的,二来,真因为交战在即,但凡有一点志气的人,都想在即将到来的战事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自然不想去枢密院坐衙门。

王进才过来,张轩顿时觉得,再好不过了。

王进才的资历绝对够,压制下面的将领搓搓有余,在南京枢密院也待过,对办事流程也很熟悉。

故而张轩就令王进才处理这些事情,给他加了一个枢密院同知的官衔。

而今几个挂枢密院衔的大将,只有王龙枢密院副使,袁时中枢密院副使,李定国枢密院判官,曹宗瑜枢密院判官。但是他们都是挂衔而已,王进才这个枢密院同知,虽然官衔比他们都低一些,但的确是枢密院的主管领导了。

现在看不起眼,将领战事变少之后,王进才定然水涨船高,说不定将来官运亨通。成就还在其他几个人之上。

张轩安置了王进才之后,立即派郑廉去查查顾炎武与黄宗羲在武昌之中什么地方,张轩准备亲自拜访。

明末清初的三大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似乎王夫之还在跟着永历颠沛流离,张轩掌握不了行踪,但是顾炎武与黄宗羲的行踪,张轩一直有关注。

但是关注又怎么样?

张轩并非没有派人去请两人出山。但是两人都对张轩派出的使者,秉承避而不见的态度。

张轩总不能让人将他们给硬绑过来吧。只能放弃了。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而今他们两人居然主动来武昌,其中意图太明白不过了。

这两人都是当时一等一的大家。在张轩看来,他们两人的到来,比打一场胜仗还让张轩高兴。

历史上清承明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有历史学家都说过,清朝除却兵制,与服饰之外,在制度上几乎没有变更。之前张轩还不知道明制到底什么东西。但是这数年来,对上,总览过全局,在下,考察过县一级的行政运作。

在张轩眼中明制有太多需要更改的地方了,否则也不至于弄得天下鼎沸的地步。这固然有天灾**在里面,但是大明体制如何运作良好的话,也不至于到而今这一步。

很早之前,张轩就有这种想法,那就是大夏制度决计不能如大清一般,继承明制。一定要改良,一定要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