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枢密院体系(2 / 2)

明末求生记 名剑山庄 4459 字 2019-11-02

之前东征的时候,凡是都是以能打赢仗为基础。

但凡你能打赢仗,很多事情都不用追究了。但是而今却要规范化,别的不说,这近百万军队的花名册总要有吧。

不要看实兵实饷这四个字简单,但凡能做到这四个字的军队,即便是再难堪,坚守城池都是能做到的。

别的不说,只要明军能做到这一点,也不会被落花流水的打到缅甸去了。

但是对张轩来说,他建立枢密院岂是只做到这一点吗?

“还有吗?”张轩说道。

袁时中想了想,说道:“监管天下兵马,勿使作乱。”

这一条,也是由张轩的作为之中引申出来的,张轩派下去清理兵额的官员,不叫别的偏偏军法官。在袁时中眼中,已经是很明白的暗示了。

原因很简单,这个军法官岂是并不符合这个时代官职的命名原则。

张轩说道:“这也有,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大势在我,有些许跳梁小丑,也撼动不了大夏江山社稷。”

袁时中一时间猜不出来,或许他猜出来张轩是有事情要交代,恭恭敬敬的行礼说道;“臣愚昧,还请陛下示下。”

张轩说道:“我要的是一个由上及下的枢密院体系,而不是单单掌管军队的枢密院。如果仅仅掌管军队,开国时尚且可以,但是今后定然会为文官压倒,天下太平之时,这枢密院也会如大明的五军都督府,成为虚设而已。”

“这一点朕决计不想要,宋惩于五代之乱,重文轻武。以至于灭于蒙古,使我大汉江山一时沉沦,而明依旧是重文轻

武,至于灭于闯王,为东虏夺去半壁河山。”

说道这里,张轩几乎是临时改口的,他本想说,明亡于清的,但是在这个时空之中,却是张轩亲手将南明摧残了大半,总不好说明亡于清了。

“朕想一统天下,也要我大夏千秋万代,必须整改军制。然什么军制才能让武将与文官相对,能起到文武并重之效。朕自从起兵以来,就是一直想这一件事情,思来想去。朕以为就五个字。”

袁时中身体前倾说道:“陛下是哪五个字?”

“良家子为兵。”张轩说道。

“良家子为兵?”袁时中细细的咀嚼着这五个字,一时间想从这五个字中间品味出什么?

张轩说道:“欲刷新军制,比效仿先贤,而古代武功之盛,摸过汉唐,而汉唐的军队都是良家子出身,从军之事,百姓不以为耻。自宋之后,军队变成了贼配军。但凡有志气的人,谁会从军?即便是而今大军近百万,真正能成为了良家子的,有多少?”

“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朕一直想将为麾下士卒分配土地,让他们有恒产恒心,然安置百万之众,以而今天下大乱。地广人稀,或许能够安置,但是将来天下太平,人丁兴旺,如果不改变民间观感,如何能招募良家子从军?”

袁时中沉吟了好一阵子,说道:“陛下多虑了。只要足粮足饷,自然有人愿意从军,甚至让里甲做保也是可以的。”

张轩说道:“但是需要多久?”

在没有来到明末的时候,张轩对历史的印象是模糊的,都是一些刻板的印象,甚至觉得古人都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事实上,古人与今人没有是区别,只要有利益,改变故有的观感,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改风易俗也是需要时间的。

袁时中说道:“陛下的意思是?”

张轩说道:“朕准备让枢密院两条腿走路,一条就是掌管天下兵马,枢密院下直管各镇,而镇下设军,军下设营,营下设哨,哨下设队,队下为什伍,本就是是旧制,没有太多修改,不过是一营三千人,一军下因需设营,一镇因需设军而已。朕意每哨就要设副职掌管军法,每营多设副职参军,分管诸事,如临颍营建制。”

说道临颍营建制,张轩心中不由一暗。临颍营从来是张轩的试验田,张轩一有想法都在临颍营之中试验。在临颍营之中多次调整之后,张轩很多想法才能成为现实,只是而今,临颍营的建制表尚在,但是人却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