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人才曾楚卿(2 / 2)

王朝伪皇帝 南方云 3544 字 2019-11-08

“康大人,如此不可。”曾楚卿适时的插进话来,“盐矿商税连年增加,现在已经加无可加了,若是再提高上去,只怕便没人敢行商了。皇上圣明之君,绝不会再令其雪上加霜。”

好,曾楚卿果然是明白人,知道我说农税不过是个幌子,如果不顺着我的意思,我就会来个不增反减,闹到最后,官员将和朝廷一起倒霉。

到表明意思的时候了:“曾爱卿说的不错,你们看这盐矿商税还有得加吗?朝廷连年增加税率,可税收却连连下降。方爱卿怎么说来着?洪康十年,商税占了总税的一半还多,可现在呢,除去农税其他全部加起来才六百万两,税收的重了,反倒收的少了,其中缘故不用朕说吧。”

“皇上说的是,皇上一言令臣茅塞顿开。看来这商税不能再加重了。若是想让商税增加,这税率嘛,不当增,反倒要减。”曾楚卿不知道是因为要弥补刚才的失礼,还是要讨好我的说道。这是个会当官的人,明白要想讨好主子,就得不怕为主子背黑锅。行,我没看错人,曾楚卿可用。

“皇上,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历代先帝已有明令,只怕如此做不和祖制吧。”康大和有点为难的说道。

哼,又是祖宗之法不可变那一套理论,要是真管用,我现在就不用受这难为,当个乾隆似的享福皇帝岂不更好?

我不屑的说道:“师傅当真是个君子。祖制?老祖宗还没有岁币一说呢!百年以后朕也是祖宗,为何不可也定个‘祖制’?”

“皇上说的不错,岁币之策是效得亡宋之法,老祖宗在天有灵,定也蒙羞,臣坚决皇上!”方明德身为户部尚书,最头疼的就是岁币,再加上他是清流之首,自然是希望国家振兴的。我一提岁币,顿时打到了他的痛处。所以他的态度顿时变过来,站到了我的一方。

“这,既然是重振国威之举,方大人如此慷慨,老朽我也不能落在人后?皇上英明天纵,实是我大汉万民之福。为使大汉重振往日雄风,皇上旨意臣坚决拥护!”康大和犹豫了犹豫,终于也站到了我的一边。

“臣奉圣喻行事。”曾楚卿再次表了态。

“很好,”我满意的说道,“三位爱卿都是忠君爱国之士,朕心甚慰。方爱卿,农税减免朕早晚要做的,但现在先不提了。不过商税税率必须要减,只有减了税率,商税才能提上来,此事不可不做!如何做你还需费些心思,定下个周全章程再抱与朕看。方尚书,不要让朕失望啊。”

“谨遵圣喻。”方明德声音洪亮的答道。

“皇上,您这围魏救赵之策当真使的好,颇似齐国孙膑,臣佩服的五体投地!皇上圣明啊!”曾楚卿开着玩笑道。

呵,曾楚卿可是我的“政敌”,现在敢开我的玩笑?噢,这也算和我拉近关系的方法吧,也就是说,他这是向我示好了。这些日子听惯了大臣们板着脸的“之乎者也”,突然有人和我闹着玩,还真有点不习惯。好好,这皇帝现在才当出点味儿来!

“别那么多废话。”我也放轻松了口气,“你们想通了,朝里想不明白的还大有人在,你们敢不敢替朕背这个黑锅,也显出你们的忠君爱国来?”

“是,皇上,臣等愿为皇上分忧,皇上只管让臣等来担责任便是了。”曾楚卿又是半真半假地说道。

好,我现在最缺的是什么——能明白我的想法并替我分担责任的人才啊!曾楚卿这个人当真是会察言观色,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话,并知道怎样来迎合我。我以后得重用他,不用实在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