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分析(2 / 2)

“其实这点并不难明白,我们只要回想一下先前的笔录就知道了。报警中心是在十二点刚过的时候就接到了由死者屋中拨出的,疑是死者的报警电话,当时通话时间并不长,只在十几秒间。而按张放鹤的证词,林忠信是在中午十二点的时候才到了一楼门房。520房可是在五楼啊,从一楼上到五楼怎么也得花些时间吧?就算林忠信是跑着上楼的,等他上到五楼时,阮梅也早就结束了那个报警电话。可以说,从时间上来看,林忠信根本就不知道阮梅打过那样的一个报警电话。既然连知都不知道,那就更谈不上为了消除痕迹,故意去删除掉电话记录了。”

听了我一连串的解释,柳丁低下了头,显然是在回味着她先前的推论中那些不周全的地方。半晌之后,她有些不甘心的抬起头来,向我道:“我承认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这些都是先前我没有考虑到的地方,但是现场留下的红酒,依然可以做为重要的证物。”

“我承认,现场留下的红酒,确实是本案的重要证物,但这个重要的证物仍然有个极不合理的地方,使之不能指证林忠信。”我毫不留情的将柳丁的最后一个论点也推翻了。

“现场的红酒有什么问题?难道红酒不是真正的投毒用具?”柳丁惊讶的问着我。

“红酒含有巨毒这是毫无问题的,而酒杯上的唇印也确实可以证明死者饮用过这毒酒。只是,这个不合理的地方,出现在第二杯红酒上。”我解释着。

“你是说,第二个红酒杯上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就像现场没留下林忠信的指纹一样,也是不合理之处?”柳丁已经开始用请教的语气与我讨论了起来。

不知不觉间,我和柳丁的对话中,减少了很多火药味。我有着好为人师的毛病,而柳丁又是求知若渴,一问一答之间到是配合的越来越默契。于是我和柳丁一时之间都沉浸到了案情的讨论之中,两人间的气氛也全然与刚开始时的针锋相对不同。

“不,这并不是重点,单单只是一个酒杯,要想消除痕迹并不是什么难事。真正的不合理之处,在于酒杯中红酒的含毒浓度。”我回应着柳丁的话。

“红酒的含毒浓度?你是说我先前的推论是错误的?”柳丁皱着眉,虚心问道。

“先前你认为,两杯红酒中含毒浓度之所以会不一样的原因,是因为死者用过的那一杯,是饮用过后才使浓度降低了,这个认知并不正确。”

听了我的话,柳丁意识到了什么,她回应道:“我懂了,既然巨毒已经混入到了红酒中,实际上含毒浓度这样的一个百分比就是固定的,并不会因为饮用过或者是没饮用过,而使浓度发生变化。要想使浓度变化,除非是加入红酒稀释,或是再加入一定剂量的巨毒。”

我赞许的点了点头,继续提醒柳丁:“如果真是林忠信要投毒的话,你认为他会把毒投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