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山村小景(二)(1 / 2)

小康大道 空梵踱 10427 字 2019-11-12

 中滩村位于皖南的群山之中,先民们非常有眼光的把家安在山间的峡谷里,虽然不算太大,但却能平出不少田地用来伺候庄稼。

山区毕竟是山区,虽然推门望去满眼翠绿,风景秀丽异常,但山上可没法种粮食啊!

虽然庄稼汉恨不得像伺候土地公那样伺候那几亩田,可长出的粮食也不够大家吃,隔壁徽州府的情况倒是非常一致,而“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古老谚语也随着胡适的出名变得人尽皆知起来。

中滩村日子比徽州府治下更要难过几分。

这地方常年受穷,解放前莫说十三四岁,男孩子十岁出头就要出去学生意闯荡,为的是给家里省一口饭,好用来养活弟妹。

女孩子因为山水秀丽的缘故,多也出落的楚楚可人,但这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好运,而是早早的就离开家庭,成了别人家的童养媳。

解放后,成立人民公社土地公有,大家的日子比当年是要好过不少,地主狗腿子是没了,虽然白米饭还挺金贵,但靠着山芋南瓜老棒子,倒也能哄饱肚皮,以前那种一天一顿南瓜藤糊糊的苦日子是再也没有了。

之后又有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孩子们也能坐到学堂里读书。

但田地,还是这点田地。

为此政府也很头痛,既然没办法变出耕地来,只好换个角度,派出技术员让大家试种新品种粮食,产量确实提高不少。

不少八十年代出生的小倌,终于可以从小就吃白米饭了。

这比以前的杂粮糊口又进了一步。

可种粮食能换几个钱?

国家是敞开了收购,而且还有保护价托底,可耕地面积摆在那里,想靠种粮食脱贫还是不成。

改开后,村里人纷纷外出打工,孩子们不论男女往往初中毕业后就随着自己姨爹邻家姑父去省城或者更远的申城打工。

日子是比以前越发的好过,但因为历史欠账太多,中滩村是贫困村,所属的天石县是贫困县,帽子一带就是二十多年。

……

山里的日头落得早,现在才六点半,太阳已经在山头上挂不住,摇摇欲坠。

村西口刘根生家里非常热闹,一张折叠矮桌,搁到院子里,上面放着好几盆菜,看热气腾腾的样子,显然是刚从灶头上端下来的。

“来来,小赵,你坐下,你坐下!”

“别,别刘叔,这个位置,我,我不能坐,您坐,您坐,这是主席!”

“叔让你坐,你就坐,今天你不坐下,大家都不坐,陪着!”

“不,不……”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硬把小赵往板凳上按,后者拼命抵抗。

“好小子,可以啊,几年下来,叔都收拾不了你了?这身子骨壮实!”

“刘先生,你,你就落座吧,今天请你来,就是想要谢谢你,你坐都不坐,你让我们怎么说话嘞?”

张口的是一个女孩子,年纪二十出头,皮肤白皙,梳着马尾辫,脸上有几颗雀斑,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笑起来露出右脸颊上会生出个漂亮的酒窝来,看容貌和刘慧非常相似,只是她年纪虽然大些,但神态却更加腼腆。

说话时候两手不停在搓着衣角。

“嘿,谁说读书没用,大姑娘读了两年大学,说话就是不一样!小赵,你不坐下,让叔怎么说话?”

无奈之下,他只能落座。

“现在知道读大学好了?当初死活不让她去的也是你!要不是小赵啊,哼!来小赵!尝尝嬷嬷的手艺,你最喜欢的小鱼!今天好好喝几杯!啤酒在井水里泡了小半天,保证冰冰凉……”

“这个,这个,算了吧……”

“你一个大学生,还不会喝酒,像什么话!?“

“刘叔,大学生和喝酒没关系吧?”

”大姑娘,你去把啤酒拿来,老二,帮着你妈去端菜!小赵,今天,你听我的!不吃好,不准走!老二,把院门插上!”

“刘叔,这个,这个,你家里的情况……”小赵依然在努力推辞。

“嘭!”

一声巨响,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刘叔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说起这个,你更走不脱!去年总算把贫困户的帽子给摘了!你嬷嬷以前身体一直不好,现在不但挂上了新农合,还有大病保险,村里也时不时给点补贴。你别看今天这桌菜不好,但换在两年前,就是过年也吃不到!”

“所以!”

说到这里,老刘推开小板凳站了起了。

“刘叔!”小赵见了了也连忙起身。

“后生!叔给你鞠躬了!”

“哎呦,您在折我寿……”面对这种情况小赵除了连忙扶住他,还能说啥?

“那不鞠躬了?”刘叔问道

“千万不能……”

“行,叔听你的!”

“呼……”小赵松了口气。

“你也得听叔的,今天吃完再走!否则,我到村委会当着大家面给你鞠躬,我要是带头,村里老少爷们都得随着!”

“啊……”小赵傻了眼。

刘根生见状脸上狡黠的笑容一闪而逝,趁机将他按到凳子……

姐妹俩彼此对视一眼,对“姜还是老的辣”这句话又有了新的领悟。

……

小赵大名赵昊,是个标准的九零后孩子。

三年前研究生毕业来中滩村,挂了个“助理村长”的名头。

那时他还是披肩长发,下巴上一撮精心修剪的小胡子,脸上的皮肉比村里的新媳妇都白嫩。

脚上的球鞋也新鲜,虽然沾满了泥,但可以看出鞋面鞋帮子鞋舌头都是白的,就是鞋跟那儿一小块是绿的,一时间村里悄悄管他叫“两脚青”,一种本地土鸡,以娇贵难养和肉质鲜嫩而远近出名。

但看看现在这个满脸黝黑胡子拉碴的“中年人”。

其实他看上并不老,虽然黑但面孔其实挺光嫩,法令纹和皱纹都不明显,但发际线高速后退在脑门上形成个m形,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了整整十岁。

“来,干!”

本地啤酒,水多酒精少,喝到嘴里和汽水也没啥两样。

赵昊今天累了一天,尤其是割完稻子后,还得捆扎起来,用扁担挑到打谷场上,这一扁担足有200斤,赵昊挑上走了个好几百米都不换肩。

在老把式身上不算什么,可对他来说,这比当年的健身房可累太多了,也就是在村里锻炼了几年,换成“两脚青”的时候,只怕走了不到三尺就要从田埂上摔下去。

现在冰凉的啤酒下肚,神清气爽。

“来这是,你嬷嬷知道你要来,特地弄的!”说着把一盘子红艳艳的菜推到赵昊面前。

“哎,这个我不客气了啊!”他拿起筷子夹了就往嘴里塞“好吃,真好吃……”

本地土菜,原料是小溪里的穿条鱼,这种鱼大小不过二三寸,灵活善游,肉质细腻结实,味道鲜美。

乡人精细,将其一一开膛破肚,摘去内脏鱼鳃,用盐爆腌,风干后油炸,炸到肉酥骨脆,捞起放在一边,洗干净锅烧热后倒入自己压榨的山茶油来,下大蒜头炝锅,然后将鱼和辣椒同炒,略加酱油调味,出锅时撒上一把青蒜作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