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中 人山夜海情话土诗 一家五口各有所思(2 / 2)

“驼腰曲脊六旬高,皓首苍髯年纪老,云游走遍红尘道,驾白云驴驮高,向越州城压倒石桥。柱一条斑竹杖,穿一领粗布袍,也曾醉赴蟠桃。”

小童子稚音刚落,掌声响了起来。

“背得挺溜呀!”哥哥竖大拇指夸赞,妹妹羞得张嘴咬舌。

“你肚子里哪来的这些东西,我咋不知道?”桂英惊诧。

“先生教的。我们上学全背这些,背完了学诗里面的汉字。我也是上过几年学的人呀!”老马说完,众人讪笑。

“还有吗?”致远听得别有兴致。

“啊还有个《阅世》,短命的偏逢薄性——开始!”老马伸出大掌,在漾漾面前如裁判一般向下快速滑落。

于是小探花瞬间成了打开发条的机器人,用一口纯正的渭北方言机械地背了起来:“《阅世》——短命的偏逢薄幸,老成的偏遇真成,无情的休想遇多情。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若要轻别人还自轻。”

又一阵掌声久久不息,连隔壁帐篷里的小情侣听到这土味方言诗也鼓起了掌。小人儿见众人捧场得意洋洋,又背了两首爷爷教的其它诗,接着还自愿背诵老师教的普通话诗。

笑完以后,致远对桂英说:“你看,让爸带孩子还是好处的!”

“带!带带!这不天天是他带孩子吗?漾漾跟他的时间比跟我的时间还长呢!”当母亲的吃起了醋。

背完诗一家人吃水果零食,翁婿两个一左一右躺在帐篷两边的草地上吹风听海,仔仔靠着大树借着路灯刷小视频,桂英想起一桩事,在自家的三人微信群里发消息:“亲们,给‘领导’的寿礼你们各自备好了没?”

仔仔回复:“不辱使命,礼物已就位。”然后发了一串小表情。

致远回道:“我的好了,就差漾漾的了。”

桂英发布:“我的也好了,漾漾的礼物我已经有想法了,后天公布,不过需要亲们给她俩洗洗脑。明天仔仔帮忙去取蛋糕,我来准备酒席这些,差不多就这样了。”

三人聊完,隔了会儿,桂英忽问老头:“大!你现在送漾漾一时半会不回去,是不是没跟我二哥说呀。”

“嗯,忘了。”

“刚好,我跟他说。”

一分钟后,兄妹两的视频电话联通了。

“哥你今个忙啥嘞?”桂英交叉腿坐在海边草地的帐篷里,问候远在屯里的二哥马兴盛。

“今个没事,去莺歌谷打酸枣呢!呵呵……”兴盛不好意思地憨笑。

“你打了有几斤?”

“约莫着……六七斤!”

“你手没受伤吧!”桂英担忧。

“没啥,一点点,被刺划了下。”

“我要告诉你个重磅消息!”三妹在二哥跟前抖机灵。

“啥呀?”中秋的夜里,还有几只勇敢的蛐蛐在欢叫。马兴盛一人坐在屋子里,锁门关窗,穿上厚秋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连续剧。

“大说他不回屯了!他说他要给我带孩子!”

“他不是一直嫌娃娃烦吗?”兴盛直爽。

“谁知道呢,现在又爱跟娃儿耍了呗,可能老汉被我娃的可爱征服了!”桂英抱着双膝,甜笑。

“中嘛!咋都行。”兴盛倒是无所谓。

“那家里的地,你一个人行吗?”

“平时也是我一个人呀,忙了叫兴成他们帮帮,果园没啥问题的。大现在也不是村长了,村里人也没啥事找他,就在你那儿待着呗。”

隔着薄薄的帐篷听儿子如此说,马家屯之星——老村长——怅怅不乐。

兄妹两又聊了许久,老马待着无趣,想去海边走走,跟致远招呼了一声,起身离开了。

晚上八点多,海风夹着淡淡的腥味往陆地扑来,黑暗的海边树林带中闪着点点灯光。风动叶动,头上沙沙作响,风动水动,哗啦啦海浪拍案。雅榕树成林、菩提树遮天、水中的红树林连成一片屏障,包藏着海湾,隔离了世俗和水泥楼群。

朝西北一路前行的老头,听那海浪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像极了他这样的老人在风中发笑。似是一首歌,由海来主唱,悠然、缓慢却不失稳定而浩大的节奏,如烟雾蒸腾、山水流淌、北风呼啸……来自自然界的声音似是有某种相通之处,这种相通是否源于它们是一体的?是否源于它们在共用一颗心脏?

风中传来细碎的欢笑,路上迎面而来跑步的、骑车的、遛狗的、带孩子的……老头两手背后,头往左扭,一直盯着暗空之下的海平面——从未如此近距离地与海接触,从未如此宁静地与海对望,从未如此悠然地一个人走在海边。老马与天对赌:没有一个西北农民在看到大海时不心动、不愉悦。

二三十年前,那是乡村发展最繁盛、乡村人口最多的时候。一到晚上,跟这海边一样,好多人出来到打麦场上散步、纳凉、带娃、聊天、唱戏……那时候的马家屯是最热闹的,转眼时间飞过,如今屯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的青年人屈指可数——真是屈指可数。而人这一辈子最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年龄段,不下十五且不上三十五。城市,到底有多大的、何种的魅力将这些人全盘吸走?果真,乡村将成为未来中国最大的养老院吗?

手背后的老马一边看海一边思考。乡野人与时间同行,年复一年感应着万种生命的美妙,而城市是时间的黑洞,在这里时间没有意义,只是一个度量的符号而已。千千万万的人们千方百计地涌向城市,是时代的引导还是自身的盲从。老马在城里待了三个月了,几乎没有见过一个城里人是活得舒坦滋润、面带春风的,也几乎没见过一个城里人在工作时会从内而外释放出一种快乐或热爱,好比他在果园里一边潜心干活一边笑着听戏。

一家老小的生活费、无暇喘息的工作、五花八门的贷款、不近不远的社交再加上一个疲惫虚弱的身躯,想想每晚九点或十点到家后,人还能剩多少精力。一夜好眠难得到珍贵,除此之外对于夜晚别无他求。多少人的夜生活名目繁多,可回到家里上了床,生命立马蔫了,如深秋风干的枯叶一般,倒头就睡已经算是老天的有心奖赏了。生育率被社会无形压低,有多少小夫妻正被逼着用丁克两字来掩饰自身的无可奈何以及内心的脆弱与悲哀。

人们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是为了什么?城里的房子吧——老马想不出更好的答案了。地产黑洞不仅仅吸走了社会的财富,使人民变得温顺、麻木、匮乏、慌张,它还吸走了人们大量的力比多(性力),使得年轻人纷纷禁欲起来。历史上战争或革命年代的那种歇斯底里、为了信念献身的绝世激情,在现代社会等同疯魔,对疲惫到被动禁欲的人来说,那些动不动献身就义的人与傻子别无两样。如王侯将相、英雄豪杰那般征战沙场打天下的时代已然远去,像文人谋士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好桥段也已尘封,一夜好眠尚且求之不得,何况其他。

城市与农村的较量,除了高楼大厦、靓丽繁华、各项服务细腻而广博之外,还有观念的较量、价值的较量、生活方式的较量。城里人吃的不见得比乡里人好多少,城里人住的不见得比乡里人大多少,城里人坐的车也不见得比乡里人坐的车有多宽敞或高级!一项一项对比评分划杠杠,老马不相信乡村生活真那般不堪!

可惜呀,世界变了。世界变化的同时也引动了社会潮流、人的观念和集体选择的走向。以前,世界是一个一个的,像葡萄一样,一片一片的;现在,世界是一层一层的,像洋葱一样,大世界里有小世界,小世界里有大圈子,大圈子里有小圈子……世界变了,孤立无援的农村如何独善其身?似老马这般的七旬老头,自觉此生是无法跟上这个时代了。

城市显然被工业化了,农村正在被工业化清洗。水漫蚂蚁洞、飞石打鸟巢、义勇捅蜂窝、裸游捉螃蟹……春来采野菜、夏日寻荫林、深秋觅酸枣、冬日起雪仗……一切变化无不夹带着痛苦和失落。一斤香椿卖到城市六七十块钱,二月的满地的茵陈有几个城里人吃得到,新秋的蒲公英球随风起舞有几个城里娃娃见过……每一种植物皆有它的独特魅力和存在意义,就像人一样;每一种生活方式、生存理念、产业类型、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皆应被尊重且呵护。

落叶浅薄,不知光阴,必被光阴不容。一切熙熙攘攘速生速死的地方,无不是恒久的绝缘地。老马坚信:农村的秋千荡起来一定比城里的好!

跟二哥打完视频电话以后,桂英出帐篷一瞧,老头去海边慢走,致远早打起了呼噜,儿子端着手机嘻嘻哈哈呜哩哇啦,女儿在帐篷外采野花、揪野草。

砰——砰——砰。远方的烟花一丛丛绽放,照亮了浑浊幽暗的海面。看烟花的人们随着烟花的绽放不时传来撩人的大笑和群体的呼声。近处的其他帐篷里,小情侣们依偎在一起私言切语,带孩子的大人忍不住挑逗熟睡的婴孩,海风从身边刮过,海浪在眼前一层一层奔来。

桂英觉心情大好,想出来透透气。突然叮咚一声,手机收到了一条短信,她点开一看,是银行的账单信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九月份又花超了。洗碗机、内衣专用的洗衣机花了一万多,支付宝上的网购三千多,在对面商场买礼物买折扣衣服、鞋子两千多,微信上的菜肉钱、牛奶鸡蛋钱、工作午餐钱接近两千,加油费四百多,去医院医保卡花超了的九百元,水电气三样加仔仔的生活费、打给老头的早晚餐钱两千五,她给她们两口子海购的维生素五百多,教师节给老师的礼物和两孩子开学的零花钱忘了是多少,给致远原先那张工资卡转账也不记得了转几次总共多少,中秋节请客加给亲戚送礼、同事小孩百日宴、自掏腰包给客户买的中秋礼也忘了多少钱,还有给致远每个月缴的社保、两孩子每月的保险和他们夫妻两每月的商业保险……

致远一工作,明显开支大了,明显他的工资无法相抵这多出来的开支。可是桂英又不能把这笔账搬出来或者说些什么,在家里的这本混账上,没有人比她算得更清,因为除了她没有一个人愿意算。她爱他,舍不得强迫他。桂英所认识的人,不管是谁,家里的经济总是一个人承受得多一个人承受得少,这一点桂英非常清楚,所以对致远从来不强求。何况致远那人本身不爱算账也算不清账,好在他吃穿节俭、明白开源节流这四个字。

目下,老头愿意照看孩子,这意味着致远可以工作了,可他眼前的工作……桂英还是喜欢他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在职业上同样经历长久的暂停和重新开始,这个过程的艰难她懂,所以她不想催致远,也不想旁敲侧击暗示什么。可不得不说,眼下没业务没提成,家里这么大的开支她压力很大,非常大。十月份还没开始固定开支已经六七千了,开头第一周又是几笔大开支——给老头过寿、去湖南一来回的高铁票、给公婆一家送礼……

胖胖的女人将自己蜷在小帐篷里,企图享受片刻的安全和清净,可烦恼像瞌睡虫一样钻进大脑,搅得她不安生。几年内能一口气还清房贷、买了车还额外有些小钱去投资,不得不说这份工作给了她人生最大的自信,可蓦地一下家庭消费挡不住了,近几年的开支大得吓人,怎么省也省不下来。十几年前,桂英记得他们住在致远学校分的小房子里时,一个人工作、小三口生活,一个月的开支最多四五千块,平均才两千多,那时候一年还能存不少。现在,光他们四口人每月缴的社保和商业保险就已经三千元了,一年下来就是三万六。

国庆后,一定要把天成集团这一单拿下来,桂英在小帐篷里无力地下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