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物理学从来没有存在过(2 / 2)

庞学林道:“科学边界的人曾经在科学界散布所谓的SF假说,即射手假说和农场主假说,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都听说过。”

“射手假说是这样描述的: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10cm打出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每隔10cm单位,必然会有一个洞。它们把这个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农场主假说: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上午11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出现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早上11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大家宣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早上11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把他们都捉去杀了。”

程心呆呆地看着演讲台上的庞学林,她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假说,这两个假说,让她打心底感觉到了一丝寒意。

另一边的章北海,则抿了抿嘴唇,虽然脸上的表情没有太大变化,但从他的眼神中,可以感觉到对方心里没那么平静。

整个报告会大厅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安静之中。

庞学林的声音还在继续:“这是两个很形象的比喻,很多物理学家因为当时智子干扰对撞试验,结果发现微观粒子世界压根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甚至得出物理学在时空上不均匀的结论,结果选择了自杀。对此我只能表示遗憾,也许他们的结论是对的,但是对于他们自杀这种行为,我个人并不认同。”

“我曾经有个朋友,他做了一个地球演化数学模型,用以模拟地球表面形态在过去和未来的演化。这个模型综合了生物、地质、大气、海洋和天文等多种因素,他发现,地球产生了生命,生命也在改变地球,现在的地球环境,其实是两者互相作用的结果。假如取消了生命的选项,地球将会失去海洋,河流乃至如今的大气环境,变成如火星一般的死寂。”

“假如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大到宇宙环境中去。宇宙中的恒星如恒河沙数,不计其数。在距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三星,都存在着一个智慧文明,那么我想问大家的是,宇宙中到底存在着多少智慧文明?这些智慧文明只要比我们人类早发展一百万年,那么他们如今又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谁又敢说,我们如今的光速,我们如今看到的这个三维的宇宙,不是生命作用的结果?”

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庞学林。

这些地球上最顶尖的物理学家们,忽然间感觉到,庞学林仿佛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所以我想说的是,物理学在时空上,很有可能是不均匀的,物理学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来没有存在过!”

这时,台下有人出声道:“如果按照你这种说法,那我们研究物理学还有什么意义?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建立的相对论体系,波尔、普朗克等人建立的量子力学体系,岂不是毫无意义?”

庞学林淡淡笑道:“谁说没有意义了,大家好像忘了,这些物理学体系是用什么工具建立起来的,数学工具!对撞机只不过是我们探索微观物理的一种工具,没了这样的工具,难道我们就不想办法用其他方法搞物理学研究了吗?回首我们人类近现代史300年,数学对物理学的影响无处不在。”

“1854年6月10日,数学天才黎曼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发表了《关於几何基础的假设》,撼动了两千年来从未被动摇过的欧几里德几何学。黎曼认为欧几里德数学根基只是常识与直觉的流沙,而不是扎实的逻辑推演结果。比如,欧式几何说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数学史上却从来没有被严密证明过!而且,假如身处弯曲表面的世界,这个公式就不成立了。黎曼作出了牛顿两百年来首次划时代重大突破,彻底推翻了牛顿的超距作用原则,他认为:作用力源自于几何学,作用力只是由于几何结构扭曲所造成的必然现象。在牛顿早已成神的年代,说出这样的结论需要何等气魄!”

“黎曼以多维空间理论简化了所有自然作用力;认为电力与磁力和重力一样,只是高维空间弯曲产生的结果。他提出了虫洞的概念,黎曼切口是多重连结空间的一个最简单范例。他以‘场’来描述重力,以‘度量张量’描述空间里每一个点的重力场。爱因斯坦更是利用黎曼的研究成果,用数学形式表达了他自己的物理学新发现,这就是广义相对论”

“到了麦克斯韦时代,一个麦克斯韦方程组,电力和磁力统一了起来,这让后来的爱因斯坦都感受到了压力。如果我们从人类文明史尺度去看,19世纪中最重要的事件将被判定为麦克斯韦发现的电动力学定律,同时期的美国内战将只有地区性的意义。”

“至于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那就更不用说了,它们的推导,同样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杨-米尔斯规范场论,统一了强力、弱力和电磁力。杨-米尔斯规范场存在性和质量间隔假设,更是成了千禧年七大数学难题。”

“再到后来,超弦理论横空出世。很多物理学家都以为需要21世纪的数学才能描述超弦理论,结果却发现,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的手稿中,拉马努金模函数证明:我们只能在二十六维与十维中定义弦论,否则就无法用弦论整合已知的物理定律。也就是说,产生我们现存宇宙的那个高维度宇宙,它的维度数一定是十!”

“以上种种例子均已表明,在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中,数学工具才是最重要的,粒子对撞机不过是一台普通的实验设备而已。”

……

台下已经陷入了一片死寂,就连程心、坎特、章北海这些非学术界的人士,都被庞学林的观点给惊呆了。

这时,又有人说道:“没了粒子对撞机,那我们该如何验证理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已经到了深水区,没有顶级实验设备去论证理论,我们根本找不到前面的道路。”

庞学林道:“我们不需要验证!”

“不需要验证?”

“对,接下来的物理学研究,从纯理论出发,以数学工具为主,只要在数学上能够建立一套逻辑自洽的体系的,我们就可以认可这一理论的存在。每一套逻辑自洽的体系,我们都可以顺着研究下去。事实上这些年理论物理领域不就已经开始这么干了吗?我们无需验证,只需要给出框架,至于哪一个理论是正确的,哪一个理论是错误的,我们交给未来,交给后来人去解决。”

“那我们做这些事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庞学林微微一笑,说道:“只要我们能够突破智子封锁,那么这些理论的存在,将会为我们的后人节省无数理论研究的时间,让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技术爆炸。甚至于这些理论本身,就有可能带来解除智子封锁的办法,就要看在座的各位能不能开脑洞了。”

“因为智子封锁的关系,目前物理学界还处于一片混乱之中。过两天我会前往纽约,届时我会向行星防御理事会提议,成立一个专门的理论物理研究机构。这一机构将会召集全世界顶尖数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用数学方法去构建新物理,你们产生的所有论文文献,都将成为我们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

“变幻中的徘徊之物,固定于永恒的思想中。”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记住,我们的大脑,我们的逻辑体系,才是最强大的工具,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三体人,封锁一个小小的对撞机,就想封锁我们的技术发展,想也别想!”

……

说着,庞学林直接从台上下来,径直走出了报告厅,只留下一群呆若木鸡的物理学家们。

坎特、程心、章北海他们也连忙跟了上去。

“庞教授,你刚才说的真好!”

程心赞叹道。

虽然对庞学林的人品并不感冒,但对于这家伙的才华,程心真的是心服口服。

难怪他会被选为面壁者。

程心心中暗想。

庞学林笑道:“我忽悠他们的。”

“忽悠他们?”

程心微微一愣,抬头不解地看着庞学林:“可是我觉得你刚才说的很有道理呀!”

庞学林哈哈一笑,说道:“就算我们用数学方法找到了正确的物理理论又能如何,如果没办法用实验验证,那就没办法取得应用,到最后照样没什么卵用。”

“可是你……”

庞学林笑道:“当然,也不是说一点用都没有,这些物理学家们的奇思妙想,说不定能为我们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谁知道呢,我只是帮他们指出了一条全新的研究道路而已,至于未来能不能成功,那就不关我的事了。”

程心张了张嘴,最后有些无语地摇了摇头。

这家伙,总能在别人最兴奋的时候,给人脑袋浇一瓢凉水。

……

或许是因为庞学林的面壁者身份,又或许是庞学林这番话太过惊世骇俗。

总之,只过了短短一个晚上,庞学林的这番言论,就已经传遍了整个物理学界。

第二天,已经有不少物理学家主动打电话过来,在CERN附近的,更是直接找到了庞学林居住的酒店。

庞学林专门选了几位威望较高的学者接待一番,并且明确告诉他们,等他返回联合国,会尽快说服PDC,统合全世界顶尖物理学家,成立理论物理的相关研究机构。

在瑞士又待了两天,庞学林这才搭乘专机,跨越大西洋,重返美国。

抵达纽约后,庞学林第一时间来到了行星防御理事会轮值主席伽尔宁的办公室。

“庞教授,欢迎欢迎,你这次回来,应该是为了那个理论物理研究院的事吧。”

看到庞学林进来,伽尔宁站起身,笑着说道。

之前因为智子封锁,各国物理学界一片哀鸿,很多物理学家都开始转行研究其他领域。

庞学林在CERN的那番演讲,相当于一篇檄文,为今后的物理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PDC乃至各国政府,对于庞学林的想法都是表示支持的,甚至在他们看来,庞学林压根不用想着说服PDC,只要利用他手中的面壁者权限就可以了。

但庞学林下一句话,就有些出乎伽尔宁的意料。

“主席先生,我这次过来,说服PDC建立理论物理研究院只是附带,我请求PDC,尽快召开一次面壁计划听证会,我有一项重要计划宣布,需要的资源量可能超出您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