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铁路和钢铁(2 / 2)

“好吧,到时再说。”

“大人还未上奏朝廷吧,只怕事情可能有反复。”詹天佑说。

“我想到了。第一就是盛宣怀,他不会那么容易让中国再出现一个可以和他竞争的钢铁厂的;第二就是朝廷上的那帮亲贵,一听说银子肯定会涌上来。第三就是列强的反映。”

“那大人有什么应对之法吗?”

“还没有。不过就快有了。”陆振华说道。

“大人什么时候可以产钢?产量是多少?”詹天佑问道。

“最迟11月初。产量不是很清楚,但是因该够用。明年5月二期工程就完工了,明年年底时就建成所有的项目。钢轨是在一期工程里的重点项目。”陆振华说道:“对了,我有个想法。我们将铁路沿线路段划分一下,对于不需要什么地质知识的承包给别人完成,我们只需派人监督进度和工程质量;对于要求专业性较高的路段就有专门的建筑工程队修筑;同时从多个地方一起开始修建,最后将多段铁路连接好就可以提高速度了。”陆振华说。

“这样就是对监工要求高点,但是最少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的工期。原本计划三年半完工,现在可能只要两年。”詹天佑回答说。

1909年9月陆振华上书朝廷要求在包头民办钢铁厂,同时陆振华的书信在京城起了巨大的作用。陆振华在写给盛宣怀的信中直接告诉他如果钢厂得以建成,可以在京包铁路上多购买汉冶萍的钢轨。最终与盛宣怀达成最少200公里铁路要用汉阳铁厂的钢轨。写给奕劻及满洲亲贵的信中只是说,现在朝廷无钱,而钢铁厂又是个无底洞不知何年可盈利,所以允许商办钢铁厂以增加税收。最后是蒙古各位王爷都获得了大量的面粉和布匹的礼物,同意开矿建厂。9月中旬朝廷同意修建钢铁厂。

钢铁号称工业的粮食,它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其强度高,机械性能好,资源丰富,成本低,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基础工业品。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工业进程都是从大炼钢铁开始的,没有钢铁就没有其它工业产品,就没有高楼大厦,就没有枪炮车船,在国民经济中钢铁工业如同一切工业之母直接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基础。

自从1862年9月30日俾斯麦当上宰相的第一周,就在邦议会上发表了他的首次演说说道:“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他的武力!”清末洋务运动以来,“钢铁既国家”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无不以钢铁产量来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标准。钢铁意味着枪炮的产量,意味着国家的军事实力,意味着强国的地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开始为建造中国人自己的钢铁厂而不懈的努力着。1890年汉阳钢铁厂的建立弥补了中国近现代钢铁工业空白,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实力和地位。虽然汉阳钢铁厂从建立到现在遇到各种问题,但是这毕竟是中国自己钢铁厂。

1909年包头将建成中国的第二个汉阳钢铁厂这个消息一下子传遍了全中国,包头钢铁厂将建成一个年产钢铁15万吨的大型钢铁厂。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表示对此关注,表示日本愿意为钢铁厂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俄国公使也表示关注。一时间各种关于包头钢铁厂的消息弥漫在大清国的街头巷尾。但是出于对钢铁厂前景的担忧都不愿以投资购买股份。而这时日本人却来了,而且是日本驻京公使伊集院彦吉亲自到来。

“阁下,我国商人希望能够购买包头钢铁厂的股份。”伊集院彦吉开门见山的说道。

“领事阁下,你觉得在目前这种情况下适合贵国商人购买钢铁厂的股份吗?”陆振华笑着反问道。

“阁下,这只是一件民间商业行为,不涉及政治利益。”伊集院彦吉说道。

“是吗?只是在下认为‘二辰丸’事件没有解决之前,我们不适宜谈及钢铁的问题。”陆振华继续拒绝道。

“阁下又何必这么固执了,据在下所知阁下并没有募集到足够的资金。”伊集院彦吉说道。

“看来领事阁下的情报工作做的很不错,不过在下已经派人去南洋和美国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了。”陆振华说。

“阁下是绝对不会允许日本商人资金进入钢铁厂吗?”伊集院彦吉问道。

“是的,钢铁是国防的支柱,就像日本的八幡制铁不会允许外国进入一样。我们也不会允许日本人进入包头钢铁厂。”陆振华肯定的说。

“阁下的行为是对大日本帝国的挑衅,一切后果由阁下承担。”伊集院彦吉狠狠地说。

“悉听尊便”陆振华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将伊集院彦吉扔在了大厅。

中秋节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