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哥华的“农贸市场”(2 / 2)

武侠.历史 喵喵2001 2021 字 2019-11-15

整个市场由私人所有,设办公室专门管理。虽然摊主们都说摊档费并不低廉,但比起自己单租门面开店省得多;清洁方面,楼下主要由档主自行负责,市场方面只打扫公共部分,楼上则相反,占面积大半的用餐区由市场方打扫,档主只负责清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市场卫生维持良好,菜档甚至洗手间都相当干净,远非国内满地菜叶污水的农贸市场可比。

大温地区的“农贸市场”格局和管理和列治文公众市场大同小异,只有细微的差别,如不同族裔聚居区,市场的美食中心所能找到的食档差别很大,印度裔聚居区的市场里随处可见飞饼或咖喱食品,而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则能找到台湾蛋仔面或西安小吃;此外,有些市场会把菜场搬到楼上和美食中心比邻,而将商店、办公室等统一布置在楼下。

“农贸市场”不但是买菜购物的地方,还是信息中心、活动中心。每个市场都布置有专门的信息栏,任何人只需将要张贴的信息公告送到市场办公室盖个章,无需一分钱,就可将公告贴上去,因此这里成了旧货买卖、招工求职和各类招生、家教甚至演出信息的集散地;这里的美食中心一般场地宽阔,稍加整理就是很好的活动场地,许多社区活动,如大众性的歌舞表演、棋类比赛等都会假此进行。

“农贸市场”的蔬菜水果和点心之类价钱要比超市、专卖店便宜,但“卖相”差些;服装杂货的价格和超市持平甚至略高,但有的可以讨价还价,如果您是个执着的人,也许可以拿到不错的价码;肉类价格则明显高于超市,卖相更差;市场的各类商店价格与超市比有高有低,而美食中心则绝对价廉物美,而且都标的实价,无需另外加税。

“农贸市场”里见不到国内常见的收税或食品质量检验人员:这些都是要由档主们自己去有关部门申报的,没人上门服务(不过市场里通常都能找到专门代客报税的会计事务所),由于对违规者罚款严厉,因此敢于以身试险者并不多。

如今年轻人普遍习惯开车一次购买一周的副食,超市成为他们普遍的选择,“农贸市场”的菜市则主要为老年人所青睐,但加拿大是老龄化社会,绝对数量可观的老人群体,让这些市场不愁门庭冷落,更何况,活动天地、美食中心,是差不多所有住在附近居民的偏爱呢?正因如此,虽然超市越来越多,但存在了几十年的“农贸市场”仍然差不多每个大的居民区都有一座甚至几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