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放点血(2 / 2)

国内能够适配WD—60ML的机型除了运—17就在没有第二款机型了。

原本西北航空厂有意向把WD—60ML嫁接到轰6上,然后几番试验后发现,WD—60ML这种大涵道比发动机根本就塞不进轰6的发动机舱,至于其他型号的民航客机,国外的品牌根本就不任腾飞集团的信誉度,拒绝装配。

而国内80吨以上的大型民用客机又没有,腾飞集团自己到是有这方面的计划,但也停留在图纸上,不是不想实施,而是配套的产业链尚不完全,腾飞集团就是想做都做不了。

没办法,起飞重量在80吨以上的大型飞机的生产制造那又是一个新的领域,不说其他的,单说这种飞机的起落架,平常的工艺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机体,只能用万吨以上的液压段或水压段对坯料进行揉面团似的深度锻造才行。

而国内这类重型设备可谓寥寥无几,就算仅有的那么几台也是在造船,兵工、核能等领域,分出那点儿产能根本就不足以支撑这类飞机的生产。

当然有人会说,麦道80和麦道90就是这个级别的飞机,不是说已经国产化了嘛?

是国产化了,只不过这种国产化是需要打引号的,因为麦道的这两款机型的飞机绝大部分的核心零配件是麦道提供的,国内只不过是作为一个组装基地而已。

其中就包括两款飞机的起落架。

当然就算解决了起落架,想要完成大型飞机的制造,国内的短板还有很多,就比如说腾飞集团设计的单通道宽体客机的复合材料使用占比是35%,其中有两个机舱段和足机翼需要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一次性成型。

问题是腾飞集团想法是好,可国内根本就没有十米以上的大型热压灌以及可以实现多位喷涂编织碳纤维的大型激光喷涂设备。

日本、美国到是有这样的设备,问题是人家多少钱都不卖你不说,连代工都懒得帮你做,理由也很简单,你们腾飞集团能保证半年的持续采购吗?如果没有还是哪儿凉快,哪儿带着去。

这便是航空界常说的大型飞机天花板。

别看同样是飞机,但能够进入大型飞机领域的那才是真正的登堂入室,问题是这样的企业和国家实在是少之又少,是他们不想吗?

不,实在是门槛太高,涉及的面大太,根本就登不上去。

腾飞集团自然也遇见了这块不透明的天花板,甚至比其他同类企业更加孤立无援,这个时候苟下去已经不合时宜,既然如此怎么办?

德约科维奇率领的俄国航空工业界浩浩荡荡的访华,既然是合作,自然不能你们老毛子光赚便宜,国内这边啥都不占不是?

最起码也要放点血嘛,不然那些达瓦里氏,哈拉少,乌拉~~啥的不都白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