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苇渡江(2 / 2)

“没强化点,就先凑合着练吧。”

叹一声气,杨铭运起一苇渡江的法门,南下往大明都城而去。

京城。

老张茶馆。

杨铭考查数日,终于确定了这个地方。

“客官,进来喝杯茶吧。”茶铺伙计见杨铭在门口驻足,急忙上前招呼。

杨铭点下头,大步走进茶馆,开口问道:“你们东家在吗?”

“客官您是?”伙计问道。

“我想盘下这个茶馆,若是东家在的话,就请他出来见见面。”杨铭道。

“好嘞,您先坐这喝口茶,我去给您问问。”

伙计请杨铭坐下,然后快步跑去后堂。

不过片刻,伙计返回来,对杨铭道:“我们东家请您进里面叙话。”

“嗯。”

杨铭随着伙计去了后堂。

“东家,就是这位公子要买咱们的茶馆。”伙计跟一位穿着土黄色衣袍的中年男从说道。

“老夫张大中,不知公子贵姓。”张大中冲着杨铭一拱手,笑呵呵地问道。

杨铭道:“免贵姓杨,在下就是看中了您这块地方,不知张老板多少钱肯让。”

“这个数。”张大中仔细地打量了杨铭几眼,伸手比划出一个数来。

杨铭根本就没看出来他比划的是什么,随口道:“多了。”

张大中道:“那您说个数。”

这里虽然是京城,但茶馆的盈利却是不佳。在这个年代,茶还属于一种奢侈饮品,是上等贵族才能享受的东西。喝一碗茶的钱差不多都够吃上一顿饭了,老百姓一是没这个闲功夫到这里来品茶,二是没这个闲钱到这里花差,再者普通人也不懂口茶这种高等艺术。而有钱的人都在自家里备着茶,等闲不会到这种小店里来,因此店里确实没赚什么钱,张大中也有出手的意向。

杨铭道:“张老板那数减一半吧!”

张大中摇头道:“一百两,不行不行,这里可是京城,天子脚下,您这数根本盘不下这么大的铺子。”

杨铭道:“那就取个中间数,一百五十两,若再多的话,张老板就自己留着吧。”

“这……好吧。”

张大中答应下来,打个契约,这铺子就算过到了杨铭手里。

等手绪办完,杨铭把店里的员工都叫了过来。

店里总共就三个员工,一个掌柜并兼职账房,一个跑堂的伙计包办了铺子里所有粗活,还有一个则是煮茶师傅。

这个年代,茶不是泡的,而是煮的。

杨铭看看这等落后的工艺,有些摇头,直接把煮茶师傅给开了,另外的掌柜和伙计留了下来。

“东家,这没有了煮茶师,茶铺可怎么开?”掌柜问道。

掌柜名叫李茂田,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家就住在城东,因为指着这份工钱养家,所以留了下来。

伙计叫周顺子,倒是个手脚勤快的人,换不换东家对他来说没多大区别,只要给开工钱就行。

杨铭道:“不着急,咱们京城可有卖新鲜茶叶的?”

掌柜李茂田道:“有,以前有人专门送新茶叶来,咱们店里还留着一些。除此外,城里还有几家卖新鲜茶叶的作坊。”

“行,制茶的事就交给我了。”杨铭大包大揽的道。

炒花是从明朝中期才开始盛行起来,据说是抠门的朱元璋觉得煮茶太奢侈,就让人开始研究一种省钱的制茶方法。

杨铭的方法就是炒茶。他虽然对炒茶也不精通,但大致也了解炒茶的过程,有了这个思路,自己多琢磨一下,也能炒出个大概模样。

“李叔,您说东家这事有谱吗?”周顺子道。

“去,东家的事也是你能乱打听的。咱们只是做事的,只要东家给工钱就得了,问那么多干嘛。”李茂田心里也没底,不过还是把伙计打发了出去。也许在他心里,杨铭就是个有钱没地方花的富家公子,跑这里来折腾了。

“他随便折腾没事,就是不知道这铺子还能不能开得下去。得了,自己也别操那份闲心了,还是多打听打听城里还有没有别处招掌柜的。”

闭门研究了三天,杨铭终于把现代茶给弄出来了,虽然茶的卖相不怎么好,但味道还却有七八分火候。

杨铭泡了一壶茶,把李茂田和周顺子叫了过来,让这两人开开眼:“李掌柜和顺子来尝尝我弄的茶怎么样?”

“好喝。”

“嗯,香。东家这一手绝了,有这种茶,绝对能赚大钱。”

两人喝罢,赞不绝口。

“这就是我做的茶叶,我教你们怎么泡。”

杨铭又把已经制好的茶叶拿出来,教给两人泡茶的方法。

这里可没有什么专利权,所有的技术都是靠人工保密。炒茶在这个时代也算一份先进技术,为了保密,杨铭特意盖了一个小蓬子,每天亲自炒茶,把炒好的现成茶叶交给掌柜。

虽然这事麻烦了点,但一间铺子也用不了多少茶叶,每天炒个三两斤就足够卖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渡过,杨铭每天除了炒一锅茶外,剩下的时间就是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