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的故事⑧(2 / 2)

那么路大昌呢?按理说路大昌没达到征兵的年龄,部队没有给他录取。可是就在舅舅送大贵大富二人去集结的时候,大昌不甘心也不想给舅舅和爹娘添累赘。于是在哥哥们临行那天早悄悄尾随着去了车站,巧合的是还溜上了火车。可是火车上人很多完全不是大昌想的那么简单,更别说找到哥哥们了。事实上大昌那天溜上的火车根本不是同一辆,运送部队新兵的是一趟专列,刚好另一辆绿皮车在站台的另一侧,停靠等候新兵专列先走。大昌跟进去的时候只看到这一辆绿皮车,他也一个人也没个主意,便先跟了上去再说。

结果跋涉了半天一夜,根本没有找到哥哥,准确的说他都不知从何找起。几乎走不到头的火车车厢,一节连着一节,这个14岁的孩子此刻感觉到的,是真正的无依无靠和走也走不到的尽头。车厢内的人们拥挤着,瘫睡着,伸着腿,翘着脚。挤来挤去找了半天没有一点发现的大昌在火车过道里蹲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一早检票的时候,便被要求到了最近的一站马上下火车。他身上的那点儿零钱根本不够补一张火车票。

十分钟后列车到站停靠,大昌便只好从车站跟着如潮水一般的人流走出来,他看到月台上方悬挂着的那块大大的牌子——上海站。

从车站出来的大昌,满脑子空白。他只觉得这个城市多的人,比武乡县里的人要多的很,到处都是骑着自行车的人,还有他没见过几次的汽车,这里很多。“这里应该是个好地方,要不然会有那么多人都来到这个城市,然后争先恐后的拥挤着下车。”大昌心里琢磨。在车上整整一宿没有吃东西,现在已经很饿了。他便跟着人们往更靠近这个城市中心的地方走去。

没有什么头绪的大昌现在只知道,要先找东西吃。要在这个地方呆下来,就得找一份工来做。他走了很久找到一家卖烧饼的,买了几个热乎乎的烧饼。他知道钱不多要省着用,吃完东西后跑了不少地方找事情做。首先语言不通,他听不懂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怪异方言,人家也听不懂这个愣娃瓮声瓮气的说的是什么。大昌用拖着浓厚鼻音的武乡话,几乎问遍了两三条街上的商厦和店铺,门口明明贴着招徒工。还好大昌读完了小学,大多数简单的字都还是认识的。前面说过这是个机灵的孩子,机灵而且细心。

没人知道大昌心里的委屈,他难受极了。他回到起先买到烧饼的地方,回去后才注意到原来那个地方叫人民公园。他四处走着溜达了一下,百无聊赖之余一边感叹这地方各处的新奇,又想到自己晚上和明天的饭还没着落,又委屈不安起来,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城市。他蹲在公园门口的街角,看着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傍晚夜幕降临,街上的霓虹灯都陆续亮着闪烁起来,勾勒着这个城市夜晚别样的精致。大昌瞪着眼睛看着,他又欣喜又孤独。

无奈只好在街边的躺椅上将就一晚,好在老天爷没有刁难这个14岁的孩子。可巧天无绝人之路,第二日一早起来,大昌用最后的几毛钱买了两个烧饼。一会儿过来一个老头,看着年龄60岁上下,精神很好。老人微微笑着走来

[欲知后事如何,关注收藏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