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眼花缭乱的技术(2 / 2)

买宋 参见大总管 11513 字 2019-11-23

不过同一时间,在西方意大利塔斯坎民的一座浆洗作坊中应用了凸轮,但也算是最早了。

此外还有轴架整经法,较之唐代耙式整经法效率更高,并导致织物结构从平纹向斜纹、从经显花向纬显花的过渡。

和拉杆活塞式风箱,据李约瑟博士考证,成书于1280年的一本题为《演禽斗数三世相书》卷二中有拉杆活塞式风箱的最早的图画。

这种风箱轻便省力而且功效高,很快得到普及和发展。

活塞式风箱正逆行程都作有用功,每行程中一端排气鼓风,一端同时吸取等量空气,因而能提供连续风流,提高鼓风效率,是鼓风技术上的重大进步。

以及大纺车,结构由加捻卷绕、传动和原动3部分组成,原动机构是一个和手摇纺车绳轮相似的大圆轮,轮轴装有曲柄,需专人用双手来摇动。

和水转大纺车,南宋后期出现以水为动力驱动的水转大纺车,元代盛行于中原地区,主要用于加工麻纱和蚕丝,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纺织机械。

一昼夜可纺纱100多斤,比西方水力纺织机械约早400多年。

包括缫车,11世纪的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皮带驱动的纺织机。

秦观的著作《蚕书》中详细记载了缫车的结构、几个关键部件及用法,通过脚踏板产生动力,丝被缠绕在线轴上。

该书算是有关缫车的最早记载。

还有高炉炼铁,这算是现代炼钢熔炉的前身,通过鼓冷风反复锻造,来达到脱碳的目的。

数学方面的话则有数学九章,秦九韶著《数学九章》,提出“大衍求一术”,创“联立一次同余式”解法,前文好像说过了,这比欧洲数学家尤拉和高斯的相关研究要早500年。

以及隙积术,隙积术是求解垛积问题的方法,解决的是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

还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是一个三角形数表,实际上就是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表,比西方阿尔-卡西的同类成果约早四百年。

数学史上称为贾宪三角因,出现在杨辉书中,也称杨辉三角。

贾宪根据开方作法本源图,创建了增乘开放法,提供了求解任何告辞弥合高次方程正实根近似值的方法。

数学方面还包括增乘开方法,贾宪的“增乘开方法”的提出比意大利的鲁尼和英国的霍纳要早800年。

以及九归捷法,珠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

天元术,李冶著《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是率先系统论述“天元术”。

即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同样领先欧洲数百年。

和垛积术,杨辉在沈括“隙积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垛积术”,推动了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

包括组合数学中高阶纵横图的构成规律。

还诞生了筹算算法歌诀,有助于捷算法的应用与推广。

以及莲花漏,燕肃在天圣八年(1030年)发明的莲花漏,首次使用了漫流系统,前所未有的提高了漏壶的计时精度。

水运仪象台,苏颂在元佑七年(1092年)研制成功的水运仪象台,实现了浑仪、浑象与报时三位一体、协调运作的构想,既能观察天象、演示天象,又能计时、报时,已具有近世天文台开启式圆顶、望远镜转仪钟与机械钟的科学结构原理,这可以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新仪象法要,星图绘制上,苏颂有杰出的贡献。

他的天文学名著《新仪象法要》附有五篇星图,首次采用了较科学的全天星空表示法。

灵台秘苑,皇佑年间(1049-1054年,天文学家周琮主持了重测二十八星宿与周天恒星的工作,这次实验的结果,编制了三百四十五个星官距星的入宿度与去极度,这一星表收入《灵台秘苑》,所收星数超过了前代。

元丰年间(1078-1085年)的恒星测量精度更高,其星图以刻石53恒星图形式保存下来,此即现存苏州博物馆的石刻《天文图》,上半部为星图,下半部为碑文,是研究宋代全天星空的珍贵文物。

历法方面还有统天历,像是宁宗时,杨忠辅主持修成的《统天历》所测定的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行公历所用之完全一致,但比西方格列高利早了将近四百年。

以及十二气历,沈括重修了历法,提出了比较科学的新历法,即以《十二气历》代替农历,这比英国天文学家肖纳伯制定的与《十二气历》类似的历法要早九百多年。

麦卡托投影,是一种等角的圆柱形地图投影法。940年,中国人发明了麦卡托投影。

直到1568年英国才有人用麦卡托投影,比中国晚了六百年左右。

贾宪三角形,又称杨辉三角形,帕斯卡三角形,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

二十四节气定年法,此种农时以正四序调匀的二十四节气新历法,对于农事耕作方面又极为有利。

同时宋朝还测定出了地磁偏角,如沈括通过精确测量子午圈,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年。

还有了生物固基技术,利用海洋生物独有的生态特征,建造了许多跨江、跨海的大桥。

在福建省泉州市的洛阳江入海口建造的跨海石梁大桥宽5米,长1000米。

这座气势恢弘的大桥已有950年历史,至今人们还在上面行走。

出现了车船,最大的长36丈(约110米),装有24个转轮和6具“拍竿”,载士卒1000余人。

和装甲船,1203年,秦世辅造的载重 1000斛(约60吨)的“铁壁铧嘴平面海鹘”战船,舱壁装有铁板,是装甲的先河,船首装有形似铧嘴的犀利铁尖,用以在水战中冲击犁沉敌船,较冲角破坏力更大。

研发了低重心流体减震装置船在每个舱室底部都有一个带盖的小孔,船舶技术专家称之为“水眼”,航行中,雨水或溅落在船上的浪花,可以通过“水眼”流入船底一个连通的夹层舱室,夹舱中的水降低了船体重心,使船行驶更加稳定。

由于夹舱中水的惯性和内摩擦,会部分抵消由于风浪产生的船体起伏晃动。

设计出了虹桥,也就是飞桥,使无柱木梁拱桥(即垒梁拱)达到了我国古代木桥结构的最高水平。

有了船坞,指在岸边以人工建设,作为造船和修理船舶的地方,亦可用作船只的停泊。

船坞可以分为乾船坞、灌水船坞及浮水船坞等不同类别。船坞是中国宋朝人张平发明的。

建造了藤舟,深广沿海州军,难得铁钉桐油,造船皆空板穿藤约束而成。

于藤缝中,以海上所生茜草,干而窒之,遇水则涨,舟为之不漏矣。其舟甚大,越大海商贩皆用之。”

以及中国大帆船,也是最早的宝船:“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置死生于度外。

又大食国更越西海,至木兰皮国,则其舟又加大矣。一舟容千人,舟上有机杼市井,或不遇便风,则数年而后达,非甚巨舟,不可至也。”

最大的中国宝船有12根桅杆,而小船则有3根,可见有多巨大。

模数制,木结构建筑采用了“材”为标准的模数制和工料定额制,使建筑设计施工达到了一定程序的规范化。

此外有泡菜,1178年《岭外代答》已记有用陶坛隔水密封储藏的技术,是为泡菜坛储藏食品见于记载始。

有了能利用风力转动的磨,和暗棚滤沙技术增加了万倾良田。

还编写了了糖霜谱,王灼著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制塘术的专著。

农业方面有了踏犁,一种人力犁,减少了对牲畜的依赖以及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

引进来占城稻,粮食产量大增,稻麦一年二熟制,所谓“稻麦二熟”是指在同一块田中,水稻收获之后种麦子,麦子收获之后种水稻。

它的实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是技术和经济的一大进步。

有了架田,1149年架田建造见于陈旉《农书》记载,是为我国最早的人造耕地。使用深耕冻垡,熏土暖田的措施利用冷浸田。

会运用肥料积制技术,1127年,1279年石灰、硫黄、钟乳粉等矿物已作肥料施用。

1149年前出现沤肥、火粪、饼肥发酵等肥料积制技术。设置粪屋保存肥效。

还培育出了水稻壮秧技术1149年前南方水田耕作已采取深耕、晒垡、冻垡、田面重土等措施,促进土壤熟化,已出现培育水稻壮秧技术。

且懂得掌握气候变化规律,适时播种,防止烂秧。

以及果树远缘嫁接技术,1067年果树远缘嫁接获得成功见于记载。使用“竹蔑箍树”、“食盐涂树”等方法采收银杏、橄榄。茄秧嵌硫黄,蔬菜栽培开始使用微量yuan素。

还有桑树嫁接技术,大约在北宋中晚期,两浙地区发明了桑树嫁接技术,这是桑树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两浙蚕桑业的发展,

包括摧花早放术,1232年,1298年出现催花早放的“唐花”术,和家禽人工孵化技术(1174年出现家禽人工孵化技术。鹌鹑已养为笼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