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嫩死了东皇太一,这才来见见陛下。”墨非一笑,说道:“所以陛下可以放下你的天问剑了,我就是站在这里,任由陛下攻击,陛下怕是也不能伤我分毫。”
天问,嬴政的佩剑,风胡子剑谱“十大名剑”排名第一。原出自楚国,后为秦始皇所有,收藏于咸阳宫内,天下没有几人亲眼见过此剑,
被戳穿了打算,嬴政不愧是玩政治的,脸皮都不带红的,大大方方的说道:“总要一试,试还有一线生机,不试,那就是有死无生。”
“好吧,陛下你蛮可爱的,但是我真的没有干掉你的心思,你或者比死了可是有价值多了。”墨非笑着说道。
“你要挟持我?”嬴政眉头又是一皱。
“我哪里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墨非摇了摇头。
“那你闯我皇宫所谓何求?”嬴政问道。
墨非道:“先给你看些东西再说吧。”
他手一挥,一本本带有沧桑古朴气息的书籍就摆满了嬴政的桌案,还全都是用秦国小篆写的,不怕嬴政看不懂。
嬴政眉关紧锁,看了墨非一眼,但是见此情况,也不客气,随随便便拿起一看了起来。
只看了少许,嬴政的眉头就皱得更深了,嘴唇动了动,似乎是想要说些可能,又或者是想到了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况,忍了下来,继续看了下去。
只不过继续看下去,嬴政好像就看到了真正有意思的东西,一张脸不停的变幻神色。
“混账!”也不知道过去了多长时间,一本秦史就被嬴政翻阅完毕,其一拳头砸在了案桌上,大怒道:“朕苦心孤诣打造的帝国,岂能二世而亡?”
“客观现实,是不以人力为转移的。”墨非笑呵呵的说道:“虽然你的确做了很多事情,但是这些事情是否正确还是有待商酌的。”
“现在看上去整个帝国空前强盛,其实内里不过是烈火烹油。自你最后一次东巡的时间只有几个月了,也就是说,整个大秦帝国的国祚,也就只有不足四年时间……”
嬴政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就墨非给他所看的史书而言,那些事情就好像是真的发生了一般,绝对不是普通的胡言乱语。
其中涉及的关于帝王的专业性知识,连他都是一知半解,被人一说,方才结合自身的行政经验,如醍醐灌顶般,不是寻常人可以胡编乱造出来的。
这让嬴政怀疑,或许墨非预见了未来。
“陛下如果不相信,可以再看看这些史书!”墨非笑呵呵的再给嬴政指着下面的汉书说道。
几本角度解读不同的史书,以后在秦之后历朝历代的史书,很快就让嬴政相信,这就是华夏大地的未来。
其中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军机处等政治制度,都是凝结了时代的精华,精妙绝伦。
所以……嬴政也只有相信,他花了一生的心血打造出来的大秦帝国,二世而亡,距离这个时间,只有区区不到四年时间了。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嬴政一时间为之失神。
扶苏是他的嫡长子,他从未动摇,扶苏是帝国下一任继承人的决定,因此一直对扶苏的教育花尽心思,可能他甚至都有些严苛了,但那不是为了这个庞大的帝国能够真正平稳的运行下去,扶苏身上的担子太重了。
却不料,他费尽千般心思培养的这个继承人,半道崩殂,竟然是因为赵高这个中车府令和李斯这个丞相弄权,一旨令下,就自刎……
如果扶苏此刻就在近前,嬴政保证会打他连妈都不认得,太特么懦弱了!嬴政自问,如果将他换到扶苏的位置,不管旨意是否是父皇所下,他会立即驾驭蒙恬麾下的三十万大军南下,打穿咸阳,坐上皇帝的位置。
嬴政对扶苏失望了,或许也是因为他对他的保护太好了,以至于扶苏不曾经历血与火,性格过于平和,或许能够守成,但是不能托付大事。
当然,嬴政对于扶苏有些失望,但是对于胡亥,那就是彻底失望了。为了争夺帝位,胡亥心狠手辣,嫩死了扶苏这个一向疼爱他的大哥,老实讲,从一点来看,嬴政还是有些欣慰的,的确像他的种。
但是!
胡亥在嫩死扶苏之后,继任帝位,还怕嬴政其他子女会威胁到他的位置,就以各种残忍的手段,将嬴政的所有子女杀了个干净。
这已经不是正常的帝位争夺,帝王心术了,而是胡亥这个人就泯灭天良,豺狼成性、穷凶极恶、暴虐无道。
当然,这些事情,嬴政还可以忍。
嬴政不能忍的事情是,你特么干掉兄弟姐妹坐上帝位,却没有一点执政手段,将朝政全数交给赵高折腾,整天吃喝玩乐,杀人成性,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中,于是乎二世而亡,真特么把劳资的脸都给丢尽了!
亏得劳资以往那么疼爱你……劳资没有你这样的儿子!
嬴政气得肝疼,他都是生了两个什么样的好儿子啊!
至于将事情弄至这般地步的李斯和赵高,嬴政的眼眸一片冰冷,这个两个死定了,五马分尸、凌迟、炮烙……怎么残忍怎么来。
如果没有赵高和李斯横插一手,扶苏继任帝位,那么秦国再怎么有问题,也不可能只有四年的命数了。
“赵高和胡亥的乱政,固然是帝国灭亡的直接原因,但是其实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诱因,将炸弹引爆了出来,而实际上帝国内部矛盾丛生,因为帝国还没有从一个战时状态转化为一个正常的国家,杀了赵高和李斯之后,帝国还灭亡还是得灭亡。”墨非说道。
“若是无先生相助,哪怕扶苏也只可能勉力维持,不能使大秦继续强盛下去,但是现在既然有了先生指点,大秦二世而亡的闹剧,绝对不可能再度发生!”
嬴政从案桌上走来,来到了墨非身前,深深的朝着墨非一揖:“还望先生助我,还华夏子民一片‘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