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2 / 2)

袁启方看向他们,笑了笑,“我没想什么,就是听了方医生的话,真气化之,想到了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时期的“行气玉佩铭”上的45个字:“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p>

“舅你的我听不懂,南南你给我们解解惑呗!”严广兴看向方默南道,“舅解释的文绉绉的!听不懂。”</p>

方默南好笑地摇摇头,“这个“行气玉佩铭”,多半就是《黄帝内经》被“师氏藏之”的“第七一卷”的部分内容。它把人体真气的运行理法讲得一清二楚,让人不能不惊叹老祖宗的无边智慧!咱们真的很幸运!”</p>

“现在不是感慨的时候,快儿解释我还是不太明白。”严广兴没好气地道。</p>

“好!”方默南道,“松则易通,而且袁先生当时在“有一搭没一搭地想着病灶”,这也是很关键的。想太多了不行,反而放松不了,不想也不行,气不往那里攻过去。圣人,“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妙处就在这里。”</p>

“袁先生的是一个经络比较敏感的人,只要疏通经络,病灶就不药而愈。有道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凡是身体各部位经络气血畅通者,就不会感到疼痛。身体的经络就像水流,要经常疏通,才不会生病。”</p>

“还有就是心诚则灵!”</p>

“这不是封建迷信嘛!信则有,不信则无!”严广兴撇嘴道。</p>

“no!no!诚如圣人所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忘,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吾将上下而求索。”方默南举起食指摇摇道,“所谓“心诚则灵”是有道理的。心诚,相当于把袁先生的那台生物仪器的接受装置打开并且放到最低位。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人体真气也遵循这一定律,而且会从能量高的地方往能量低的地方“流”,就像水往低处流。得医道真传的人都懂得如何引导这股能量往病人的病患部位“流”,如果病人处于一个低位,就很容易办到。这也是千古以来高明的名医决计不轻易上病人家看病的原因!对方求医越心切,千里迢迢跑你家里来,治疗效果就越好!以前人们总以为“心诚则灵”是迷信,如果用现代的生物仪器原理解释,其实很能明问题。你若非常“心诚”,就又好比你非常认真对电视机的频道进行细细地微调,一定能调到一个图像清晰、声音良好的电视台来看。”</p>

“哦!所以你就问舅是否信任你。”严广兴道。</p>

“嗯!幸亏袁先生是华夏人。”方默南一脸的庆幸。</p>

“为什么?”严广兴问道。</p>

“笨啊!西方人一根筋儿,你跟他解释五行、阴阳、经络,他能听得懂吗?在他们眼里非得解出来一是一、二是二的,才是真正的科学。”严书记看着他的榆木脑袋接着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是华夏人,你听得懂!”</p>

“哈哈……爸的对,有些是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存在,却无法用科学解释。”严广兴笑着道。</p>

“子,多学着儿,老祖宗的智慧是无穷的。别跟个假洋鬼子似的,就知道,一、二,不知道三。”严夫人手指戳着严广兴的额头道。</p>

“妈!我可不是,我没少看中医典籍。”严广兴搂着严夫人的肩膀摇晃道。</p>

“哼哼!”严夫人听着儿子的话,嘴上不,心里非常的熨帖,这儿子长大的知道孝顺了。</p>

“呵呵……”方默南看着他们一家人,笑的如此开怀,莞尔一笑。</p>

此时的方默南在贺军尧眼中,那种得到满足感的她,比任何时候都美。像是感觉到贺军尧投射过来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