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2章 外游豆腐回京师(2 / 2)

大明影侯 醉颜7点5 4725 字 2019-11-24

现在的现实情况是,燕王朱棣已经完全被服了,他手下的军队大部也都降的降,杀的杀。

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力量来东山再起了。

徐增寿,特别的郁闷,想不到自己唯一的一次,押宝居然,压得如此之难。

其实徐增寿,不知道的事,他还真压对了,只不过因为中愈的出现,将这一切都改变了。

在真正的历史上,金川门之变之后,燕王朱棣迅速地派出自己手下的将士控制出来,应天府的局势。

而且,他手下的人到处都在寻找建文皇帝朱允文,甚至以最快的速度接管大明帝国的中央政权。

他的想法一点都没有错,毕竟他打进京师,就是为了那个位置。

虽然,有些东西是借口,但是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还是要堵住的,所以他是为了来清君侧的。

不过可惜的是,整个建文朝廷投降的却只有20多人,这让他感觉到非常的郁闷,而且恼怒,想不到他堂堂的大明藩王。

先帝太祖高皇帝的四皇子如今,最大的藩王。

来投降的,居然只有20多人。

徐增寿,只是有些可惜。

监察御史魏冕发现了徐增寿的阴谋,立马上奏给建文皇帝朱允文,拿出证据,并要求立刻处斩徐增寿。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建文皇帝并不怎么相信,徐增寿,就是那个内贼。

因为,他的哥哥魏国公徐辉祖,还是忠于建文朝廷的,一直都在前线打仗,光凭这一点,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没有怀疑到徐增寿身上来。

于是见过皇帝就亲自去问徐增寿,他到底有没有做过那些,吃里爬外的事情。

毕竟脚踏两只船,还这么明目张胆,真的让他有些伤心,还有气氛。

在建文皇帝,朱允炆到来的时候,徐增寿,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坏事做多了,心里有鬼,也没有办法,所以最后他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这也就承认了自己,做过了那些事情。

一向性格温柔。

又善待大臣的建文皇帝,再也没有办法控制住内心的怒火。

他知道大家都有,为自己前程打算。

这些他都能够接受,但是他不能接受的事,作为大明勋贵。

朝廷并没有亏待他们,却这样出卖朝廷。

一怒之下,建文皇帝朱允文,手握利剑将徐增寿,刺死在打大殿之下。

有人说这是文弱的书生,皇帝朱允文,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发过的唯一一次大火了,而且这一次大火的对象,是魏国公,徐辉祖的弟弟。

徐四爷,徐增寿。

但是那个时候又有什么用呢,徐增寿,就算被杀了,还有张增寿,其实建文皇帝心里很清楚,那个时候,吃里爬外的无耻小人,又岂止,徐增寿,一个人啊!

肯定还有许多的人在做着那样的事情。

但是他已经没有办法阻止了。

还好,现如今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后世的事情没有出现在这个时候。

历史还是出现了一丝不一样。

本来中愈担心会有不断的修正,会有其他人出现。

但是现在还好,历史已经完全转了个大弯,向建文皇帝朱允文倾斜了。

燕王朱棣已经失败了,现在正在被押往京师的途中。

锦衣卫的诏狱,已经在准备了。

为了迎接这一位在战场上输给了,锦衣卫,输给了朝廷军事的大明藩王。

东西是雨辰汪先生,准备的。

还有之前赶过来的锦衣卫的高层。

中愈不在京师,京师里的事情,就是由他们做主的,现在命令已经传来了,他们要想方设法为燕王朱棣寻找一个安身之所。

最后讨论来商量去决定还是放在诏狱之中,只不过单独关押,为他选择一间好的房子,至于燕王府的,其他人,就在诏狱里坐着吧!

之前在外面的,文臣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不仅仅是之前募兵的人,还有那些随着朝廷的兵马到前线去的,那些文武百官们都陆陆续续的从外地回来了。

战争已经结束了,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之前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传达给当今圣上建文皇帝朱允文。

之前他们所做的决定,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两个人商量的,现在他们竟然回来了,让他们见识见识也好。

有些人进了宫去见了建文皇帝将自己的所见所为,并告诉了一遍,最后得到的只不过是,很好,非常好,再接再厉,这样的简单的话语。

越是简单,越是温和,就越发让他们不安,皇帝到底是怎么了?

这跟之前不一样啊!

他们有些腹诽,但是却没有把这件事情明确的说出来。

有些人还是团结在一起,私下里见个面,将京师和前线的情况都交代了一遍。

但是很可惜,没有得出明确的答案,但是他们都明显的感觉到了威胁,有些东西真的不在他们控制之下了。

这样的感觉说不出来是为什么,但是这一段时间以来,确确实实,有些事脱离了他们的掌控,以前建文皇帝朱允文,对于他们是非常依赖的,什么事情都向他们请教,甚至在某些时刻,他们的决定才是皇帝的决定,影响着整个朝廷影响整个天下,但是现在,年轻的皇帝似乎有更多自己的主张,甚至,有别的主张。

他们仔细的分析之后都发现了问题出现在哪里?

还是那个年轻人。

有人叹气,有人冷眼相观,那个年轻人做了什么事情,他们心里都知道,现在只不过是风平雨静的时候,总会出现端倪的。

很多人都见不得其他人的好。

这种情况在京师里,发生了不少。

战争已经过去了,现在,就是发展,战争之后的平静,是他们首先考虑到的,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

武将是希望打仗的,但是这场战争消耗了他们太多的精力,总要休息一阵吧!

北平城那里正在整军备战。

编练新军的事情,从来都没有落下。

他们也都知道,所以,对于这件板上钉钉的事情,没有人去阻止。

对于中愈拿出圣旨来对待这件事情,做出改变。

没有,不一样的风声,发出。

建文皇帝朱允炆都没有觉得这件事情,是什么大事,那就只能说明一点。

皇帝对这件事,默认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