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8章 寥寥江山楚天阔(2 / 2)

大明影侯 醉颜7点5 6179 字 2019-11-24

到那个时候可以说,新军的势力,自然是相对于卫所兵来说事,很是纯粹的,就算是被众多的人马分割,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建文皇帝朱允文看到如今他所领导下的大明,带来了这么多的改变,而且不断的有新事物出现,甚至是带来他们不同的东西。

心里就很高兴,毕竟在他的统治下才出现了这么多的情况,也让他了解到也许太祖高皇帝,也就是他的皇爷爷,当初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碍于太多事情的发展,所以不得不把柔和的方式改为了屠刀。

屠刀之下,引起了大量的反弹。

暗中留下的人马,或许已经不太在意当年的承诺,或者说太祖高皇帝的旨意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威慑力,让他们一直坚持着做这件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不断的发生,才会让他们知道,现如今朝廷所做的事情正是这样优秀的。

大多数人的想法获得了统一,那么给方中愈造成的阻碍就变小了。

并不是说没有人反对方中愈,只是如今反对的声浪比之前的要小,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方中愈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了声名地位。

当然,这种声名地位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获得的。

谁说这不是一种大浪淘金的过程?

人生就是这样,可能每时每刻都有着不同的风浪过来,而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砍砍磕磕的,这也是那些生活在大明土地上的人真实的写照。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许并没有深刻的意识到,如今他所做的改变到底给大明带来了什么?也许在他的心中只是因为要维护好大明江山,要按照方中愈的意思,把他所描绘的那个大饼实现。

这就是他的梦想。

梦想会不会实现?

建文皇帝朱允文并不知道,但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他没有打下这个底子以后,他的子孙后代将不会有更大的机会做好这些事情,所以他现在必须不断努力的把这些事情做好。

如果没有太祖高皇帝打下的基础,如果没有当年那些人的付出,如今这些事情根本就不可能成为现在这个模样。

四年前他的匆忙行事,给大明朝廷带来了多大的灾难,他是清楚的,至于属下里的那些大臣们知不知道,他已经不再关心了之前按照方中愈的意思之前那些呈上来的证据,他该贬谪的贬谪,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他自认为无愧于心。

天子是没有错的,天子是不会犯错的。

所以那一场战争必须要有人承担。

不是替罪羔羊,而是事实上的承担,所以大和尚姚广孝就那样撞死在燕王朱棣的面前。

所以最忠诚于燕王朱棣的大将张辅那样选择了自杀,带着他手下的兄弟们战死。

这场战争对于北方的破坏,没有人可以忽略。

就算是建文皇帝,朱允文也不得不说,那场战争真的带来了太大的影响,所以导致了如今整个朝廷还没有恢复元气,所幸的是,正是因为方中愈所做的这些东西,才让他们觉得,整个大明朝廷还是有救的。

勃勃生机是不可泯灭的。

对于很多人来讲,这只是其中的一件事情,而对于建文皇帝朱允文来讲,这一年是他所做的新决定中最让人难受的一年,因为他没有办法看到太多的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还有人中立的原因,但是他却不能把所有反对的人都排除掉,一个朝堂,不能有太过统一的声音,这是当年太祖高皇帝交给他的双方博弈才是最重要的结果,但是如今他知道,方中愈的重心根本就不在乎当真,他不愿意让更多的人这样反对他们。

他要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努力的支持这件事情。

而不是把这件事情弄的乱七八糟。

正因为他相信,建文朝上不会出现党争的问题,至少目前不会出现,所以才会允许如今的事情这样发生。

方中愈会不会一家独大?这是其他人考虑的话问题,建文皇帝朱允文目前并不会考虑,因为他相信方中愈一家,目的是好的。

方中愈的弟弟方中宪,如今正在宫中陪伴着太子。

只要是太子学习的,他都要学习,只要是他学习的太子爷都要学习,这是当初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商量好的。

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中愈的关系好,那是因为方中愈的能力特别的强,能够帮助建文皇帝朱允文处理一些事情,但是他的弟弟方中宪没有那么高的天分,毕竟中愈是穿越过来的。

所以这个时候他们俩都在共同学习。

这是为了可以培养他们的感情。

当然,太子的伴读还有很多人都是跟他们差不多年纪的孩子,勋贵家的孩子。

这些人都将会是以后太子的班底。

太子毕竟是储君,是以后的大明天子。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大明天子与储君其实是处于一个矛盾的位置,因为储君参与朝政过大,会被认为有异心,但是不参与朝政又会显得能力平平,甚至是没有办法成为未来的大明天子。

不过,索性太子如今年纪还小,还可以慢慢的教。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没有觉得啊,太子如今会对他造成什么危险?

所以这个时候两个人的相处还是挺合适的。

有一个人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永乐皇帝的儿子朱高炽。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朱高炽成伟的太子之后很长时间就都是没有办法接触朝政的,因为他的父亲特别的担心,就算是一代大帝,永乐皇帝也没有办法理清储君和他之间的关系,因为只要他们稍微做一些动作,可能就会引起他的反弹。

在很长的时间里,永乐皇帝都不会给太子实权,在那个时候太子做事小心谨慎,连詹事府里的那些大人们都没有办法在外面昂首挺胸,因为他们知道,私自接触其他大臣,最后带来的只会是更大的打击。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出现了汉王都会造反的消息,他手中掌握的力量,只有他的护卫,差不多1万多人,既没有文官支持,也没有武将背景,所以根本就没有其他人愿意支持他。

说他造反,恐怕难以让众多的人服众,但是为什么他有这样的想法,肯定很大的原因,都是出自于永乐大帝身上。

也许他是想考教自己的儿子,也许他是想看一看自己的大儿子到底有没有能力继承他的皇位。

所以他的二儿子的野心,恐怕是由他自己亲手捧出来的,谁知到最后却弄巧成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