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地风雷(2 / 2)

我爹是袁绍 孤舟风雅 5261 字 2019-11-26

这种情形正合袁尚的心意,假惺惺的哭嚎了几次之后,便在逢纪以“冀州不可一日无主”的拥戴下,暂时接掌了袁绍的职位,把自己的冀州刺史变成了冀州牧,并且上书天子,由自己暂署大将军之职。

袁尚的奏书到了许昌之后,让曹操惊讶的几乎合不拢嘴巴,最后仰天大笑,实在想不到和自己斗了半辈子的袁本初竟然会以这样的结局告终。

坠马重伤,昏迷不醒,实在让人啼笑皆非官场风流秘史

听袁尚奏折里的意思,自从去年身体便每况愈下的袁绍已经是强弩之末,别说复原,估计用不了一年半载,就要驾鹤西游了。

“呸官场风流秘史你袁尚不过是一个膏粱子弟,何德何能敢觊觎同三公并列的大将军?”曹操看完奏折之后,鄙夷的吐了一口污秽,眼神中满是不屑。

他袁绍的四个儿子,几乎都是酒囊饭袋,一个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就是幼子袁买这两年来不知道是何原因,做出了一些让人刮目的事情,至于袁尚还是算了吧,估计凭真本事连偏将军都不够格,竟敢觊觎大将军之位?

骂归骂,鄙视归鄙视,身为一代枭雄的曹操自然不是寻常人可比。发泄完之后,曹操就以敏锐的目光发现了可以利用的地方,好看的小说:。

袁绍一直没有立嗣,对于谁做自己的继承人一直模棱两可。更大的遗患是,袁绍为了保证权力高度掌控在袁家手中,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全都派到外面掌控一州,现在突然出事了,肯定谁也不会服谁。

坐镇青州的袁谭,身为袁家长子,难道会向袁尚俯首称臣?在并州风生水起的袁买,兵强马壮,难道会心甘情愿的交出权力?

袁尚递上这个奏折的意思无非就是名正言顺的讨个封号,然后再去管束他的两个兄弟,如此一来,矛盾不就制造出来了么?

“那就让他做这个署理大将军好了,哪天要削掉他的爵位,也不过只是浪费一张笔墨而已官场风流秘史”

想通了之后,曹操豁然开朗,立即以天子的名义起草了一封诏书,册封袁尚为冀州牧,节制冀、青、幽、并四州军事,暂时署理大将军之职。写好之后,派人快马加鞭的送往邺城。

袁尚得了“天子”的诏书,不由得欣喜若狂,一副天下在握的样子。

立即修书一封,以河北主人的口吻写了一封文书,派遣各路使者分别送往青、幽、并三州,把袁绍落马昏迷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自己受天子诏封,进位冀州牧,暂署大将军,节制冀、青、幽、并四州的事情倒是写的洋洋洒洒,长篇大论。

听说袁绍落马昏迷,这样的事情简直是平地惊雷,河内的所有文武,纷纷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将军府。

沮授、徐庶、田畴、诸葛瑾、梁习、袁曜、甄尧、祢衡、马均等文官,张辽、张郃、王双、郭淮、祝公道、张勋、周仓等武将,悉数赶到。只有屯驻在孟津的徐盛,驻扎在河阳的赵云,没有派人召唤。

“主公正值盛年,怎会遭此厄运?真是苍天无眼呢,河北不幸呢官场风流秘史”

沮授和张郃跟随袁绍多年,对于这个主公有些感情,听袁买介绍了一下袁绍的病情之后,听说坠马落谷,身负重伤,神志不清,只能靠着稀食维持生命,不由的挥泪哭泣。

其他人虽然面色悲痛,但对于袁绍这个主公并不熟悉,许多人甚至连袁绍的模样都没见过,便谈不上什么悲伤,只是随波逐流,做出一副悲伤欲绝的样子。

看到沮授痛哭流涕,张郃潸然泪下的样子;袁买不由得有些惭愧,虽然袁绍是自己的便宜老爹,但自己怎么只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不像他俩哭的这般伤心欲绝呢?

至于沮授说袁绍正值盛年,纯属信口开河,按照历史的自然发展,袁绍的寿命最多还有一年,便撒手人寰,领了便当。比起现在昏迷不醒,也没有多少时日可活了。

沮授哭了一会,掏出手帕擦干泪痕,沉痛的道:“主公遭此大难,我认为公子应当去邺城探望一番,确认下主公的病情,是否确是坠马所摔,或者另有隐情?”

徐庶则开门见山的直奔重点:“他袁尚何德何能继承袁公的爵位?此事绝不能依他,必须上书天子,据理力争,由公子你继任爵位才行官场风流秘史”

“上书朝廷有什么用?还不是在曹操的控制之下?”袁买微微一笑,打断了徐庶的建议,“就算朝廷有诏书下来,我不承认他袁尚的爵位又能奈我何?目前当务之急,是应该先去一趟邺城,掌握下父亲的病情。另外,再派人摸一下青州袁谭的想法,最好是让他和袁尚之间爆发矛盾,我们好坐收渔翁之利官场风流秘史”

听了袁买所言,众文武幕僚尽皆称善。商量一番之后做出了决定,由袁买带着沮授、张郃、王双、袁曜、张勋、祝奥、周仓等人率领一万骑步混合兵团向东进入邺城,探视一下袁绍的病情,伺机再做对策,留下张辽、徐庶、田畴率领其他文武坐镇怀县,严防曹军趁机入寇。

号角响起,旌旗飘扬,袁买率领队伍再次踏上了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