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筹备时(2 / 2)

很多电影下画后,不意味着它就结束了。

DVD、电视台、线下的版权运作始终都需要精力照顾。

所以说,无论是现在的《复联1》,还是未来《复联4》那样级别的项目,光靠己方的宣发渠道是没这个条件达到原有高度的,哪怕他本人已经累计的导演声名也是一个压在秤上面比较有重量的砝码。

但,不足以维持局势的话,拉拢盟友,借用人家的渠道、资源、精力、人力孵化项目,各取所需,倒是简单易行。

像孩之宝伙同派拉蒙运作出《变形金刚》系列后,依旧把《特种部队》的影视改编权交给了派拉蒙,就是因为人家很理智的明白他们的主战力只在玩具这一块,没觉得《变形金刚》在票房市场获得了巨大成功,是跟他们有什么太多密切的关系。

同样的,他们也不想冒着巨大的风险迈入自己本不熟悉的制片领域。

当然,漫威跟孩之宝还是有些不同的,举这样一个例子,只是说明漫威的价值已经足够那些大厂侧目。

《复联》能不能卖座,在没有真正的成绩出来之前,外人当然不可能非常笃定,但根据之前已有的市场表现,他们完全愿意上门商谈合作事宜。

无论是华纳、环球、索尼,还是注定要被曼恩传媒追着撕咬影视份额的迪斯尼都表达了相应的诚意。

档期、院线资源、宣传方案,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

为了获得一个可能很赚钱的生意,大家并不犹豫,只不过是漫威一直拖着接触的进程罢了。

此时已经是9月中旬,距离莱曼最开始策划的放映档期只剩下3个月。

对《复联》这种投资额度就达到2亿,并且前期投入的宣传规模注定不会少于1亿,肯定想第一时间进入宣传集中期就把IP炒热的项目来说,3个月的时间,已经有点紧迫了。

而漫威之所以一直拖着不表态,其实也是因为大家没想好合作的方向。

《复联》的发行份额只有这么多,该选谁呢?

如果只选一家的话,可行是可行,但未免太大方,筹码利用的不够彻底,但想要多家共同发行的话,怎么分配,怎么让各方心平气和的携手共进(只在《复联》及《复联》后续项目上,因为像好莱坞这边的大制片厂跟其他制作方签订发行协议的话,肯定会在补充条款里要求后续项目的优先发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握有版权,而且经常因为利润分配争吵,却没人可以带着项目转投他家。是贱吗?不是。是想也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