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2 / 2)

工部尚书张凤翔面无表情的听着弟子的叙述,脸上看不出来一点情绪波动,不过手里的湖笔,却被他按烂了笔头。

好在这件事也让他明白了一件事,福星的亲人,同样是不能招惹的。

远在京师大学堂的朱舜,这个时候刚好睡醒了,肚子饿的‘咕咕’,还没走出茅草屋的木门,就闻到了一股米粥的香气。

先一步醒过来的宋应晶,站在京师大学堂的灶台边,手里拿着蒲扇,煮着一锅小米粥。

听见开门的声音,宋应晶抹了一把脸上的热汗,温醇笑道:“朱先生醒了。”

朱舜拿着两个洗的很干净的白瓷碗,盛了一碗给宋应晶:“四哥,喊我的表字十朋就行,老是喊先生多见外。”

宋应晶拿起一块木板,挡住灶台口,渐渐熄灭里面的火焰,接过来白瓷碗温醇笑道:“那可不行,先生是我家两个孩子的老师。”

“师道庄严,孩子们要对老师保持尊重,我们这些长辈也是一样,毕竟先生是在教两个孩子怎么做人,教给他们很多珍贵的学识。”

朱舜见他执意要这样,也就不劝了,心想这才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吧。

喝了小半碗粥,朱舜想起来一件事问道:“四哥准备怎么施粥?”

宋应晶这些年来一直都秉承着宋家的祖训,经常接济贫苦百姓,在施粥方面有着很深的经验:“施粥确实是一门大学问。”

“首先地点要选好,施粥的地点要在方便运输........”

还没等宋应晶开始长篇大论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朱舜打断了他:“四哥不如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宋应晶重复了一遍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很快他的脸上就出现了郑重,放下只吃了一半的白瓷碗,慢慢咀嚼这四个字的含义。

过了很久,宋应晶突然站了起来,先是摆正自己的衣冠,然后对着朱舜郑重行了一礼:“宋某受教了。”

“朱先生不愧是先生,有此等大才,当真是大明的幸事。”

说完这句话,宋应晶的饭也不吃了,急匆匆的离开了这里。

朱舜看着宋应晶离开的背影,吃的更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