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产业链(2 / 2)

“再配合飞梭织布机,实现纺织体系的初步工业化。”

宋士意那张眼珠子滴溜溜转的脸容,少见的一本正经,认真问道:”恩师,也就是说,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发明一种棉条机械?”

朱舜点了点头,看着同样若有所思的宋士慧和焦勖,继续说道:“没错,当前的要务是发明一种棉条机械,也叫做梳棉机。”

“梳棉机有两大作用,一是清理棉花里面的破籽、杂质、短绒,二是把干净的棉花集合成一定规格的棉条,储存在棉桶里面,等着纺纱机的抽取使用。”

朱舜看向黑瘦的大弟子宋士慧,斟酌了一番说道:“士慧,为师知道你想研究出一种新型棉花,一种相当于松江府紫棉花的红棉花或者青棉花。”

“当做高价经济作物让老百姓去种植,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更多的银子。”

“同样也有生产链的道理,比如为师以前讲过的化肥,有了化肥就能让土地生长更多的新型棉花,让高价经济作物变的更高产。”

说到这里朱舜就不说了,说多了反而容易贪多嚼不烂,只是一个产业链也够他们咀嚼一段时间了。

宋士意突然插嘴道:“恩师,这种梳棉机也太厉害了,同时解决了棉花的杂质问题和棉条问题。”

“尤其是棉花的杂质问题,耗费了大量时间去清理棉花,大大增加了棉花的价格。”

“如果咱们造出来梳棉机,作坊主们完全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收购棉花。”

“比如说一担棉花的成本价是七分银子,清理棉花需要三分银子,棉农再赚二分银子,最后的收购价就是十二分银子。”

“如果省去了中间清理棉花的过程,棉农们以一两银子的价格卖出,不仅比过去多赚了一分银子,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可以用这些时间去做长工短工,赚取更多的银子。”

“对于作坊主们来说,同样是节约了成本,简直就是恩师经常说的双赢。”

一直沉默寡言的宋士慧,冷不丁说了一句:“三赢。”

说完这一句话就不说了,继续沉默寡言,朱舜把目光投向了焦勖,希望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谁知道这小子抄着肥大的袖口,两只手在里面动来动去,不知道在鼓捣些什么。

朱舜闻到一股淡淡的火药味,想必是这小子又在摆弄编炮,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脑袋,让他注意听,再次说道:“没错就是三赢。”

“棉农多赚了钱,作坊主也多赚了钱,同样再次降低了棉布的价格。”

说完这最后一句话,朱舜摆了摆手让他们各自去忙了,站起来去找张焘,嘱咐他最近注意安全,出去的时候最好和狙击小队打个招呼,好让狙击小队分出两个人保护他。

走到张焘所在的茅草屋附近,朱舜居然看到了一种只有在后世才有东西,没想到张焘这么早就给发明出来了。

朱舜加快脚步走了过去,正在裁剪橡胶的张焘,放下手里的剪刀和橡胶,微微笑道:“十朋,给你看一样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