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学堂(2 / 2)

佛郎机商人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念叨了一句赞美主,直接冲出了大门。

这些事情发生在年前,朱四海身边已经聚集了不少的西洋学者,年纪有大有小。

在这些西洋学者的帮助下,干船坞的设计图纸,在一个月以前正式定稿了。

挑选立冬后的一天,干船坞开始动土了。

朱四海正在建造地点巡视,建造地四周全是如狼似虎的恶仆,说是为了监工,其实是为了防止西洋学者逃走。

西洋学者刚来远东没多长时间,还不适应这里的生活,等到再过几年,朱四海会用一种手段,让这些西洋学者撵都撵不走。

干船坞分为三个部分,坞口,坞室,坞首。

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对坞室地基的挖掘,等到坞室地基挖掘好了以后,地基和接触陆地的三面,全部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西洋学者们站在地基附近,不停的扶眼镜,他们从未见过任何一种材料,在掺和了水以后,可以凝固的比钢铁还坚硬。

尤其是一名来自于帕多瓦大学的教师,这人同样也是伽利略的一名学生卡斯德利,最近痴迷上了这种名叫混凝土的新式材料。

卡斯德利是欧罗巴很有名气的数学家和水力工程师,在数学领域有很大的成就,还为水力学创立了很大的科学基础。

卡斯德利作为一位著名的水力工程师,对于水力学有一种难以想象的求知欲望。

水泥出现以后,立即就吸引了卡斯德利的求知欲望。

明明是一堆很软的粉末,掺了水放置了一段时间,就变成了坚硬的建筑物,坚硬的硬度不亚于钢铁了。

卡斯德利本来是最热衷于逃跑的西洋学者了,私底下还组建了一个逃跑协会。

但是自从见识了这种神奇的材料以后,卡斯德利就差住在混凝土地基旁边了,再也不提逃跑两个字,其他西洋学者也是这样。

西洋学者对于真理的探知,从骨子里就有一种难以想象的狂热,甚至不惜付出生命。

哥白尼、达尔文、开普勒,一位又一位的先驱,前赴后继的死在了探求真理的道路上。

卡斯德利在没研究明白水泥是什么原理以前,赶他走也不走了。

更多的西洋学者,则是想要看看亲自设计的这种干船坞,怎么解决排水和坞门升降问题。

朱四海站在海岸边,看着那群比他还要热心干船坞建造的西洋学者们,知道他们暂时没了逃走的心思,但还是没有放松警惕。

起码在他们的家人还没被运过来以前,不敢放松警惕。

几天后,二十几名京师大学堂学子带领大批工人,拉着蒸汽机和很多熟铁零件,赶到了这处小船厂。

这一批京师大学堂学子和大批工人,只是一支先遣队,朱舜准备给二弟派遣最少一百名京师大学堂学子和几百名熟工。

朱四海站在海岸边,看着忙忙碌碌搭建临时住所的京师大学堂学子,是时候建立一所新式学堂了。

不过,暂时不能以他的名义,要借助西洋人在东南沿海的影响力。

名字也已经想好了。

北洋水师学堂。

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