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美丽的故事。(2 / 2)

世子傲娇我作妖 羽且 9858 字 2019-12-03

“陈府。”

“啊?”

“准备后事。”

王知府既是个百折不回,又是个大开大合之人。有一丝希望的时候,就不会放弃;没有希望的时候,又能果断的放下。

他知道,现在没有希望了。希望是需要时间去创造的,没时间就等于没希望。

“你不用跟了,回去跟陈公子弄点好吃的。我自己去陈府。”

“嗯。”

清秀的随从垂头低应了一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一件事出错,命就丢了。满腹经纶,又如何呢?只能带到棺材里。

随从是王知府的本家侄子,王知府经手的事,一般都会跟他讲。防的是万一自己有个差池,有人知道他做了什么,好知道怎么帮他。

特殊的事是例外的。

比如眼前这件,王知府是想悄悄的来个置死地而后生。

一定要救陈正献,这个念头,是不久前王知府和陈正献聊天后才生出的。

二十二岁的陈正献是个骄傲的人。他有骄傲的资本,祖父曾官拜尚书,父亲是御史中丞,他本人自小天资聪颖。身为一个世家少爷,却能离开家中那个温暖的富贵窝,只身前往外地求学。

年轻人谁没个缺点呢?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有药可救,就值得自己为他去冒险。

王知府的计划是,让陈父把陈正献逐出家门,清出族谱。陈正献悬梁自尽于牢中。当然不是真自尽,找个跟他相似的身材相似的人顶替。然后让陈正献离开杭州,隐名埋姓另寻活路。

天还不知道怎么变呢。说不定,过些年能回来。

只要人活着,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大皇子入城回府还有一段时间,回府里叙叙家常,看看孩子,歇口气。这么算来,他至少有半日的时间来安排此事。

此时此刻,徐忠厚徐大人刚下值,走出大理寺门口。一个同僚快步跟了上来,笑容满面地搭话:“徐大人,去沁园春用午饭吧,我请客。”

徐忠厚这个人亦正亦邪,大家对他的评价,好坏都有。但有一点比较一致,那就是这个人比较好打交道。他没读多少书,从最底层跌打滚爬上来,吃多了苦,知道活着的艰辛,基本见谁都会给几分面子。

徐忠厚愉快地应了同僚的话。

他心里明白的很,同僚是看王知府这几日再三上门找他,才得的这个情面。以前都不怎么搭理他呢。

一般情况下的大多数人,都会看不起靠关系走后门进来的同僚。

当然也有二般情况。

那就是他的关系人位高权重。

杭州知府亲自登门见他,态度还相当的好。这个从县令的位置蹿上来的人,背景不一般啊。

人往往嫉妒或是小瞧跟他身份不相上下的人,若是差的太远,就是仰视或是无视了。

王知府给徐大人带来的影响,徐忠厚是料得到的。但并不是因为这个,才去给他指路。

徐忠厚是真想帮他。

徐忠厚虽然不厚道,对他的朋友却极为忠诚,掏心掏肺。他欣赏那种为了朋友,舍生忘死,两肋插刀的大义之人。再加上王知府是个会说话的,三五句话,徐忠厚就被他的行为深深感动。

从大理寺去沁园春,路过五湖四海茶楼。

到茶楼门前时,徐忠厚扭头看了眼未坐满人的堂厅,改变了主意,对同僚说:“我们在这里用饭吧,这里的老板算是我的小友,给他添点人气。”

应酬吃饭,重点不在于吃什么。同僚连连应声,并表示今日必须由他请客。

李秋萍看到徐忠厚二人就热情的迎了上来。在对待徐忠厚的态度上,她和宫七截然不同。宫七不喜欢徐忠厚,李秋萍却很喜欢他。宴席上随口几句交谈,德清县的学子,还真住进茶楼来了。

李秋萍认为这人虽是油滑,但能办实事。再说油滑也没什么不好啊,见人就咪咪笑,总比冷着脸子强。

她把二人安排好坐位,就冲远处的于允文招呼:“把我的私人好茶给徐大人泡上。”

科考结束,应考的学子们无论是中榜还是落榜,大多数都离开了这个曾经热闹一时的地方。正值饭点,吃饭的多半是流动客人。

人声嗡嗡的堂厅里,仔细一听,状元、皇子和皇子妃这些称呼,时不时的从不同的嘴巴里蹦出来。

“徐大人,您的茶来了。是我们总管都不舍得多喝的好茶。”于允文先把白底蓝釉的瓷碗,摆在了徐忠厚和他同僚面前,接着执壶冲水。清甜的茶香,瞬间荡漾开来。

“祝二位用餐愉快,有事您叫我。”

他转身走后,同僚望着茶碗中光莹如银丝的茶叶,低头轻嗅了一下,对徐忠厚感叹道:

“这个茶楼不一般呐,这是银丝水茶,也叫龙团胜雪。采摘早春的芽茶,剔去苞片抽心叶,用泉水浸泡,再制成茶砖。我曾在我老师家里喝过一次,听我老师讲的。一个茶楼的管事,竟能拿出如此的好茶……”

此时徐厚忠的心思没在茶上,他的目光在于允文的身上盘旋。

若是在别的时候见到仿佛有点面熟的人,可能不会有什么想法。见的人多了,难免会有那么一两个相似的。

这两日,徐忠厚一直在琢磨除了郭俭之外,什么人对皇子妃来说,很重要,重要到能影响到她的决定。

翻来覆去的想。

郭俭是能影响到她。但以徐忠厚对郭俭的了解,王知府不一定能说服他。

徐忠厚想到了一个人,也是赵瑗一直在找的人,皇子妃第一任养父母家的二儿子。

但这个希望渺茫,不知道是不是活着呢。

突然的,看到一个人,又想起了那家的二儿子崔云浩。

徐忠厚见过崔云浩两次。是受郭俭之托,看能不能救救那家人。那时候的徐忠厚是个街头混混,鬼主意多。但面临大祸事,不是一个小混混的智慧和能力能挽救得了的。

不琢磨了,直接问吧。

“跑堂伙计,过来一下。”

于允文在李秋萍那里得知,这两位是大理寺寺正。大理寺对普通人来讲,那是阴森森的衙门,里面的人都是凶恶的爪牙。落到他们手里,不死也得脱层皮。

于允文感觉到徐忠厚的目光一直盯着他看,而且神色凝重。

他趋步走过去,恭敬地问:“大人,有何吩咐?”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家是哪里的?”那时候的崔云浩应该是十一二岁左右,现二十七八岁。年龄上也差不多少。徐忠厚越想越激动,急等着他的回答。

“崔允文,今年二十八岁。”大家仍管他叫允文兄,但不能再叫于允文了。于允文不安地问:“大人,有事吗?”

徐忠厚瞬间瞪大了眼睛,“不许离开这里,等我回来。”他的语速很快,听起来有些严厉。还未等于允文反应过来,肥胖的身子就箭一般的蹿出了门。

于允文怔了片刻,快步走到后堂,对李秋萍说:“李总管,一个老乡家里出了点事,想让我陪去回去一趟。”

“你准备什么时候走?”

“现在。”

------题外话------

近期事情多,更的慢。现码字现发,每天要断更的样子。哈哈,不会断更的。今天的码完的早,争取明天能恢复零晨发文。

更新少流失读者哦,等的不耐烦。

读者越来越少了。

感谢(书虫本尊)投的月票。好久没人投月票了。

刚看到(izhang)催更。么么嗒。

这个故事没写之前,就是个成形的故事。但笔力有限,很多地方没有描写到位。感谢能追到现在的朋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