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谁才是真正的狠人。(1 / 2)

世子傲娇我作妖 羽且 7388 字 2019-12-03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知府是个利索人,他的好友陈御史也是个利索人。王知府到了陈家,关起门和陈御史一番商议后,陈御史立即着管家找人。

死犯在砍头前换人,这是寻常的做法,几乎哪个知府县令都经手过。比如徐忠厚就经手过两三起。

最常见的做法是找个身材相似的流浪汉代替,用粗绳子捆结实,破布堵着嘴巴。任他无声呐喊得撕声裂肺,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或是提前弄个新鲜的死尸到牢里,报个自杀,然后买通仵作验尸。

王知府肯定不走寻常路,他若是走寻常路,早就不是杭州知府了。

王知府跟陈御史商议的是,找个跟陈正献身材相似的人,自愿替他去死。月黑风高的夜里,把找来的人简单易容换出陈正献,那人主动上吊。

人死之后,相貌会有变化。尤其是吊死之人,大瞪着充血的眼睛,舌头伸得老长,面目十分的狰狞。乍一看,亲爹亲娘都不一定认出来。

仵作验尸重点验的死因,怎么验都不会有纰漏。

至于找谁,谁跟陈正献身高胖瘦差不多,就找谁。因为这个难以作假。

活得好好的人,谁愿意主动去死啊?但陈家几代为官,让一个人心甘情愿卖命,还是很容易的。威胁利诱,总有一样管用。

陈府的管家办事也很利索,不足两刻钟就找到了符合条件的人。并把他领到了王知府和陈御史面前。

就在他们商议上吊细节时,陈御史卧房的门被敲响,府卫在外面说:“大理寺寺正徐忠厚来访,说是王知府让他来的,看着挺着急。”

王知府和陈御史相视了一眼。

陈御史对着管家递了个眼色,示意他带着人先出去,然后对门外的人说:“把他带过来。”

普安王府。

赵瑗听完张伯详尽的叙述,也洗完了澡。他忍着满腔的愤怒问:“落星阁的岳丈有说什么,或是做什么吗?”

慕容谨在落星阁里住着。

赵瑗虽然在慕容谨面前表现得很尊重他的样子,其实在心里一直都未把他当作岳丈。

德清的岳丈才是他心里嫡亲的岳丈。

张伯说:“什么都没说。娘娘刚回府里时,他出来。”

“那人的马是怎么回事?”

“王知府身边的人来禀报,说查到的两个线索,都在他们找到人前死了。一个是摔死的,另一个是被人掐断了脖子。”

王知府和陈御史表面上看,一个正直无私,一个清高孤傲。其实都是狠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事都能干出来。赵瑗问:“是他们故布的疑阵,想推脱责任,还是真有人在他的马上做了手脚?”

“刘法眼说,是真有人做手脚。”

“那人有仇家?”

“对陈家有积怨的不止一两家,刘法眼说这种做法不像是寻仇。有能力策划这种事的人,有仇早就报了。”

张伯看着赵瑗一件一件的穿好衣服,没再接他的话,于是又说:“殿下准备怎么处置那人?我来安排。”这事不能脏了殿下的手。

“比死更煎熬、更恐惧的是等死。等死的时候,要让当事人痛恨自己来过这个世上。”

赵瑗缓声说:“你现在就去府衙一趟,让王益昆把人给我看好了,若是不明不白的死到牢里,我管他要活人。弄不出来活人,回老家种田去吧。顺便提醒他,沦为布衣草民之后,会是什么样的下场,他得罪的人可不止十家二十家。刘武僖就是前例。刘武僖不是我有心放他一马,全家都得跟着栽进去。”

张伯急着知道赵瑗会怎么对付那个该死的蠢货。

“殿下还有别的交待吗?”

“等宋小宝吃过东西,歇口气后,让他去陈府骂。骂他们怎么养的蠢货,怎么难听怎么骂。并且告诉他,一直骂到王府里人去叫他,再收工。”

张伯去府衙的路上,心里连连感叹赵瑗的安排,不愧是皇帝看中的人,不但政务、军务处理的好,想整人的时候,也能把人整的七窍出血。

直接把人拉出去砍了,不解气啊!

你陈家不是世代为官,养尊处优,最在乎体面吗?状元郎不是威风凛凛爱显摆吗?御史不是口才好,动不动就对人口诛笔伐吗?让一个江湖混子,泼皮无赖站门口骂你们全家个狗血喷头,颜面扫地。

知道是大皇子授意又如何?谁敢明着说出来。

等宋小宝骂不动了,普安王府再出面,责怪他几句,把人带回去。让看热闹的知道,这是一个热血少年的个人行为,与普安王府无关。

陈家是哑巴吃黄链,有苦说不出。

如果不是急着去府衙,他肯定要改了装,站在陈府门口听听。

宋小宝这个小兔崽,一听说让去骂人,立马变得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立刻就要去。刚回府时,瘫趴在地上不死不活的样子荡然无存。

希望宋小宝能多撑一段时间,他从府衙回来的时候,赶上听几句。他安排了人在附近看着,宋小宝骂的快没力气的时候,回府禀报秋葵把他拉回去。

张伯坐的马车停在府衙门口的前一刻,王知府的随从领着于允文出了府衙。他们是准备去找刘法眼,让刘法眼带于允文去见赵瑗。

随从是不太相信于允文能救陈正献的。

死人当活人医么,万一医活呢?

随从跟着王知府见多了绝处逢生,柳暗花明的事。

但他表示要禀告王知府,由王知府来决定。

于允文说:兵贵神速,这事越快越好,有时候晚一刻钟,事情就变了样。到时候想救也救不回来了。我也不能确定真就能救得了陈公子,目前只有五六成的把握。我愿用五成的希望,拿自己的性命去搏一个前程,你们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这个事王大人不知情,真要失败了,也跟他扯不上关系。

真要是失败了,这个说客也要受连累,说不定大皇子在气头上,把他一起治罪。随从这么一想,于允文说的话有道理,就应了。

因为打探消息,随从已经给刘法眼送过三千两银子了。他估计这趟活至少要用五千两银子。没经过大人同意,钱是不能先给的。随从一路上都是在琢磨着,如何委婉的跟刘法眼解释有情后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