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章 临街旺铺(1 / 2)

大秦钜子 暗夜拾荒 2669 字 2019-12-07

 李恪正在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相对于同处在一个时代的大秦与罗马而言,究竟谁家的道路体系更为发达。

这个问题他以前也考虑过,那时他还在后世,在象牙塔里。

经过一定程度的考据,他发现世人的观点主要偏向于罗马。

具体原因有三。

首先,罗马在建筑工业上大量应用了天然混凝土浇筑技术,这种与后世混凝土浇铸极为相似的施工方法大量节省了人工,也帮助他们绕开了很多施工上的难题,相较于大秦的版筑之法,他们所掌握的技术显然要先进得多。

其次,罗马稳定统治的时间比秦长久得多,如此一来,大规模基建的时间也更加宽松。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大秦的建筑资料存留颇少,遗迹也只有零星可循。

阿房宫的一场大火让大秦的风采深藏于历史的迷雾当中,而罗马、希腊亦或是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早已经由西方学者们的手笔,先一步占领了思想起源的角角落落。

话语权在白人手里。

所以无论是科学、哲学还是数学领域,西方的成果总该启迪人类文明,而华夏的研究只能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小圈子的小打小闹。

无关于谁早谁晚,反正都比后世要早。无关于谁更先进,反正都没后世先进。

这是理性正确。

而基于理性正确,对先秦时期东西方文明高度的比较,只能是一场以论证对猜想的不公平较量。

李恪当年就是这种“理性正确”的信徒。

本科期间他甚至写过一篇论文,名字就叫《论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统治优势与中原王朝内乱背后的交通缺失》。

可当他真的来到了大秦,以一个秦人的身份履历时代,他却越来越怀疑起当初的某些判断。

大秦的交通体系真的太发达了。

从设计来说,双斜面的中拱设计与后世的道路设计几乎一致,极少会产生积水,也就避免了因积水而导致的路面软化和区域塌陷。

从工艺来说,巅峰的版筑法在湿土中加入了粘土、凝胶等物,从而使筑造出的道路异常坚实,甚至还有一定的防水效果。

后世的秦直道两千年间寸草不生,中原的驰道经过一代又一代败家似的破坏,依旧能看出往日的辉煌盛景。

显然,这样的筑造工艺绝非落后,虽说过于耗费人力物力,而且不适用于堆高建筑,但仅从道路强度来说,远远超出了没有钢筋支撑的原始混凝土浇铸法。

至于说道路密度……

罗马可考的,仅有城邦联通公路,而大秦规划中的标准公路却要直通到每座乡县。

驰道、县道、驿道层级分明,像血管一样将大秦的角角落落连做一体。

这一点,旧秦之地早已做到,新秦之地也初见端倪。

据旦说,自晋阳向东,驰道正在修造,县道苦无踪影,驿道和小道倒是建了部分,只是此去沛县,他能用到的着实有限。

一路远行一路颠沛,对道路习以为常的老秦人旦第一次离开完备的道路体系,就在车上整整吐了三回。

猛将晕车了……

李恪无法想象大秦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把自身的基建做到何种程度,但他有幸投生在雁门,所以每次出行,都能享受到六世奋勇所带来的基建福利。

从苦酒里到楼烦城,从曲折的小道到笔直的驿道,百多里路途,一路平坦,朝发夕至。

李恪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过去的,反正车厢里全无颠簸,一觉醒来,便已经走完了全程,驻停在楼烦城墙的巨大阴影下面。

他舒服地抻了个懒腰,说:“勤,时候不早了,我们快些进城。”

勤掀开挂帘,露出苦笑:“少主,如今恰逢下市,我们怕是要在外头等上一会儿。”

“莫非入城的人很多么?”李恪奇怪地嘟囔一嘴,掀开车帘,远眺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