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当立盖世功名(2 / 2)

在阎尔梅的强烈要求下,许都便从徐州的仓储中取出大笔顺军存粮,以高额的钱粮作为补偿,弥补所有住房在城外的平民之损失。

这一消息公布以后,全城可谓大哗。虽然也出现了少数奸猾的文人和大豪绅大户,妄图夸张渲染自己在城外的田宅是如何广阔奢华,以骗取大顺军的补偿金。

但阎尔梅熟悉徐州搢绅,只要有他在,一般的小民或许还控制不住,较有名头和财力的士绅一流,到底有多少家底,那是决计不可能骗得过阎尔梅的。

至于阎尔梅所不熟悉的一般小民,即便夸大了自己的财产损失,能够骗取的大顺补偿钱粮限于规模和见识,也是相当不足一提的。

对于徐州的大战,本地的军民百姓经过这一段时间各种消息的冲击后,早就做好了付出极大代价和牺牲的准备。

大部分人并没有考虑过,在大顺军“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多尔衮攻取徐州”的战略里,自己究竟是不是那个要被牺牲掉的“代价”。

可是当许都决定补偿百姓因坚壁清野而导致的田产损失时,人们对于徐州会战的前景,便骤然出现了特别强烈的希望。

无论如何,像大顺这样一个朝廷,的确让徐州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新朝雅政”的好处。这和营田制不同,在营田制改革中,有人受益,也就必然有人受到损失。

营田制改革是一次重新分配,是在有限的利益中做零和博弈式的再分配。而现在许都密布徐州百姓的损失,依靠的则是大顺军极为强大的农业生产力。

普天之下,论农业生产能力,在李来亨已经巩固并且正在高速推广的营庄制面前,清廷、南明,甚至是张献忠的西明小朝廷,那都是萤火比于皓月,何止是微不足道,简直是让人不忍一哂。

虽然多尔衮一再强调的“开封藏银七千万两”的传说,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但清军南征途中所见,大顺军的每一处辖区、每一个根据地,那种充满勃勃生机而蒸蒸日上的富足模样,都让满洲人相信,有这样的统治,作为大顺政权中心所在地的开封,一定是一座比在崇祯手上已经破败了的燕京,更富有和繁荣的城市。

这一点并无虚言,河南和湖北的所有仓库中,要么装满了粮食,要么就装满了布匹和军械。营庄制改革所解放出来的庞大生产力,没收明朝藩王宗室和拷掠不法士绅大地主所得到的巨额浮财,这一切都致使李来亨的手中,终于掌握了一份连崇祯皇帝都不敢想象的庞大资源。

以方以仁的估计,光中元年的夏收和秋收以后,仅仅依靠湖北、河南两省的全部,山东一省的大部,还有湖南、山西、北直隶三省的一小部分,大顺政权就可以掌握折价下来相当于近三千万石粮食的资源。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

明朝精英阶层认识中,明朝国力最为强大、统治最为严密的时代就是国初洪武时期。而洪武朝,朱元璋制订的税额就是三千万石左右,在明太祖看来,三千万石的收入,足可以支持大明朝的对内统治和对外战争等一切活动。

而现在,大顺仅仅是控制了河南、湖北两省的全部,以及山西、北直隶、山东、湖南四省的一部分,最多再加上汉中和潼关这一府一县之地而已,竟然就拥有了等同于洪武时期明朝岁入的物质资源。

以这样的基础,许都当然对战事的前景充满自信。

“天生晋王以治平明季末世,我辈生逢圣主之时,当立盖世功名如管仲、魏征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