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我好想家(2 / 2)

夫人使不得 夏清茗 4847 字 2019-12-12

她僵了僵,似是没想到他会突然提及这件事,沉默了良久,才道:“你可有听说五年前,在长岭发生的一件惨案?”

沈虽白皱了皱眉:“你是说三万大周将士因突发山崩被活埋在山谷中这件事?”

“突发山崩?”她冷笑了一声,“长岭三月未见一滴雨,两侧峭壁早已坚硬如铁,你且告诉我,什么样的山崩,才能在顷刻之间将三万人活埋?”

闻言,沈虽白脑中忽然闪过一个荒谬的猜测:“难道说……”

“告诉你也无妨,这也算是一场私怨。”她一字一句地说了下去,“我和兰舟早就去过杨山谷了,在谷中碎石里,发现了火药的残渣,还不止一点。我查了半年有余,得知山崩发生之前的半月,曾有边城的百姓看见一些武林人士推着蒙着白布的马车去往长岭,前前后后足有百来车吧,你觉得那白布下面藏着什么?那些武林人士又是谁?”

沈虽白无言以对,但心中已隐隐有了一番推测。

“此生阁查到了那五个门派头上,顺藤摸瓜,便揪出了当时带队的五人。我没能查到究竟是谁将火药给了这些武林中人,无奈之下,我只好同时给他们五人下了战书,让他们‘故地重游’。”想起当日的杨山谷,她就觉得十分可笑,他们脚下就是被活活掩埋的三万将士和她的叔伯兄弟,眼前的人则是将他们葬送在这边关之地的凶手之一,“我问他们,可长了心肝,什么样的重赏才能让他们枉顾人命,让这三万凯旋的将士冤死他乡?你知道他们答了我什么吗?

——他们说,朝中有人承诺他们,只要将那些火药埋在山中,到了时辰点燃,他们就能得到与朝廷通商,使用朝廷的官道,水道,在大周境内畅行无阻,却不知要埋的人是谁。他们怕我去五大门派报仇,便一力担下了罪名,甘愿死在我剑下。而我,自然也不曾手下留情。

呵,简直可笑,枉这些人说什么江湖朝廷泾渭分明,到头来谁又能分得那么清楚,活得那么洒脱!”

她深吸了一口气,抬眼看着他:“我不后悔让他们死在长岭为那三万将士陪葬,那是他们罪有应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无论他们是为了光耀门楣,还是真的受了蒙蔽,于我而言都不重要,他们手上,染着大周三万将士的血,为之偿命,天经地义。”

沈虽白久久无言,终是叹了口气:“无论从前发生过什么,眼下尽快查明真相,还宁国府一个清白,也不枉顾家蒙冤多年。”

顾如许直起身:“你说得对,爹明知大难临头还做出这等决断,定有深意,这座府里或许还留着什么线索。”

她立即拉着他去从前顾昀常待的几间屋子翻找了一遍,却并无任何发现。

“当初朝廷查抄宁国府,将所有能藏东西的地方都搜查过了,连我爹放置官印的暗格也被搜了出来,真不知还有什么地方会被遗漏……”她一筹莫展地站在廊下,看着两手灰尘,不知接下来还能去什么地方找。

沈虽白给她递了一块帕子,让她先擦擦手。

“宁国公是个何其聪明之人,预料到顾家在劫难逃的时候,必然也能想到之后府中遭到查抄,定是事无巨细,若是真想留下点什么,想必是在一个旁人都不曾留心过的地方。”

闻言,顾如许陷入了沉思。

要说在宁国府中,可能会被遗漏之处,应是寻常人都意料不到的地方。

既然希望被人找到,则不能太过隐秘……

她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地方。

“可有想到什么?”沈虽白见她神色有异。

“我也不知猜得对不对,你且随我过来。”她一路领着她走到一座院落,院前匾额已经掉了半边,摇摇欲坠地挂在那,上书:朝夕阁。

她拨开门前已然成片的杂草,轻车熟路地入内。

“这是什么地方?”

“我之前住的闺房。”顾如许大步走进屋中,看了看屋中陈设,乱是乱了点,不过她还能依稀记着这间屋子原本的样子。

进门后朝前三步,应是桌椅,再往左十步,可以看见内室的床榻,最后从床头往北五步。

“就是这。”她指着眼前堆成一团的乱布斩钉截铁道。

虽不知她究竟何意,沈虽白还是依着她的意思,将那些布清理开。

顾如许蹲下身默了默地面,继而抬头问他:“有刀吗?”

沈虽白摸出一把匕首递给她:“这个行吗?”

“凑合。”她接过匕首,一面回忆当初的场景,一面刨开了石缝间的泥,直到将一块石板与其他地方分离开来。

她扣住边缘的一处小凹槽,往上一提,竟然将整块石板抬了起来。

这时才看出,这块石板与旁边的几块想必,薄了至少一半。

在沈虽白吃惊的注视下,她从石板下的洞里,提出了一只布包,解开布帛,里头装着的是一只小石箱。

她将石箱揭开,便见一副金翅飞燕镶碧血红珠的头面,小到珠钗梳篦,大到璎珞步摇,几乎都置办全了。

即便被尘封在地下数年,重见天日之时,依旧光彩熠熠。

“这是我皇姨母命宫中巧匠打造的,本是要在我及笄之礼上用,我拿到的时候开心了好一会儿,生怕它丢了,便把它藏在了小时候用来藏小玩意儿的地方。爹瞧见了还笑我是个小财奴,明明放在外头也没人同我抢。”看见这副头面时,她的眼睛克制不住地又红了一圈,“这个地方禁卫军是想不到的,若我爹真的留下了什么,我只能想到这里了。”

沈虽白点点头,小心地将那副头面抱起来,在石箱最底下发现了一封信。

顾如许吃了一惊,将其取了出来。

信上,是顾如许熟悉的,顾昀的笔迹。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