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丹心尺(2 / 2)

黄老之学,不思进取,一味讲究道法自然,已经难成大事,贫道认为儒门大义秉承中庸之道,自尊刚毅,而不乏仁爱之心,此乃万民社稷之所敬仰,正是大势所趋,还望夫子思量一二。”

孟轲头顶一股浩然正气扶摇直上九万里,浩浩荡荡,光明正大,惶惶威德,一柄丹书铁尺悬浮,上面华丽文章书录,洋洋洒洒,数万之字,一个个蕴含莫大至理,似乎阐释着天地秩序、宇宙根本,让人为之沉迷而心生敬仰。

闻言,不由冷哼道:“化外之地,蛮夷之人,不懂礼乐,不通教化,三纲五常不存,让人鄙夷,可是武功卓著,兵强马壮,汉朝势弱,曾经甚至开国之君刘邦都被困白登。刘邦何许人也,汉高祖是也,三年灭秦,四年灭楚,七年称霸,坐拥天下,威加海内,可也面对匈奴而束手无策。有此先例,汉朝君臣怕是无人再提北伐之事,可是苦了边疆百姓啊!”

显然,一向是非分明的孟子对边疆百姓受扰,朝廷一味求和的举动颇为不满。

孔子孙子子思闻言,白眉一拂,亦是言道:“如今经历汉初休养生息之策,国库充盈,只要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大事可成,到时候我儒门也可借此扬光大。”

子思修的是一颗至诚之心,‘诚者天之道’、‘至诚如神’,望去面容敦厚老实,是一说一,让人觉得分外真实,就连孔仲尼闻言,也微微颔,看来颇为意动。

唯有荀子却是眉宇大皱,质疑道:“此番我儒门若要入主朝廷,怕是又是一番气运争夺,起码道教就是一劲敌,我儒门尚无镇压气运之宝,如何抵挡的了,到头来,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荀子头顶烟波浩淼,恍若迷雾遮掩中的洞庭湖,一座学府矗立云海间,若隐若现,一个浩大牌匾高悬,细细一看,却是‘稷下学宫’四个大字,龙飞凤舞,银钩铁画,散毫光,尽显思辨之气,万千气芒冲天而起,先天道韵密布虚空。

荀子曾经是齐国稷下学宫祭酒,主持过稷下学宫事务,与当时的诸子百家曾经在稷下学宫辩论过,思想的璀璨光辉留在了这座震古烁今的学府之上。

以至于稷下学宫到处是诸子百家思想精华所留下的道韵和纹路,一桌一椅,莫不蕴含天地道德、宇宙真谛,天地交感,气息繁杂而厚重,让人见之欲要顶礼膜拜,这是先哲的思想,先哲不堕的精神烙印。

荀子一席话,如同夏日被泼了一盆冷水,让众人清醒过来。

虽然能够入主朝廷,为生民请命,但是如今黄老之学横行,如果要逼迫其下台,起码也要有镇压儒门己身的至宝,否则恍若水中月、镜中花一般,虚幻不可久。

卢圣见得众人为此忧心忡忡,取出一尺,此尺宝光腾腾,祥云聚拢,护住周遭,漫天瑞气随身,隐约有麒麟献瑞之象,“诸位莫要忧心,贫道却是有一良方,贫道炼制了一根后天灵宝,取名‘丹心尺’,这尺虽然是后天灵宝,但是如果有了立教功德的注入,却是可以进化,升级成为后天功德至宝。这样便可以成为儒门镇压之宝。”

孔子说道:“好名字,碧血丹心,忠君爱民,日后必会深受儒家弟子的喜欢。”

儒门孟子另四人也点点头,深表赞同。

孔子抚摸三尺白须言道:“既然帝师如此拳拳之心,一心一意为天下苍生着想,我儒门也不能拖拖拉拉,让人耻笑。”

卢圣笑着道:“即是如此,请各位对天地立誓,加持‘丹心尺’!”

孔夫子等儒门五贤朝卢圣感激一拜,而后踏步而出,横跨无量时空距离,来到春秋阁外。

孔子沧桑明眸观照虚空,俯瞰无量山河社稷,心有所动,朝天一指,丹口微启,遍宣法言:

“苍天在上,厚土在下,儒门开创之人孔仲尼不才,有感人族疾苦,而不得红尘之救济之途,由此以‘仁、义、礼、智、信、孝、悌’为根本,宣扬教化,赞誉君子之德,鄙夷人之心;秉承中庸之德,不偏不倚,摒弃偏听偏信、厚此薄彼。孔仲尼知道人微言轻,却也心怀天下,虽然远离庙堂,却也心忧天下,因此著书立说,以正人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立下儒门,以丹心尺为镇压儒门气运之宝,天地鉴之!”

说完,孔仲尼带领孟子四人跪伏在云海间,朝青天三跪九叩,随后又朝沃土三跪九叩,而后肃然起身,矗立天地之间。

天外两片一片彩霞光射到‘丹心尺’上,自是上天感应孔子的誓言,丹心尺作为儒门镇压气运之宝,降下功德以示见证。丹心尺‘受了这份功德,气势晦涩,宝光转暗。卢圣知道这这丹心尺已经向后天功德巨宝进化了。

孔夫子头顶书页翻转加,诗、书、礼、乐、春秋等上古文章浮现,微言大义,尽显文章之道德,股股瑞气垂落,越显得孔仲尼仙风道骨,威武不凡。

孟轲头顶一股浩然正气扶摇直上九万里,浩浩荡荡,光明正大,惶惶威德,一柄丹书铁尺悬浮,上面华丽文章书录,洋洋洒洒,数万之字,一个个蕴含莫大至理,似乎阐释着天地秩序、宇宙根本,让人为之沉迷而心生敬仰。浑身浩然之气喷涌如潮,浩浩荡荡,席卷整个春秋阁,诸天妖魔鬼怪见之即死,诸邪避退,唯恐避之不及,当真是威严庄重。

子思,一道图卷凭空浮现,上面清光弥漫,毫光闪烁千峨冠博带的儒门学子手捧《中庸》华篇,摇头晃脑,刻苦诵读,漫天霓虹,烟霞散彩,诸天大道神韵勾勒,清晰可辨,片片瑞彩如同羽毛飞絮般坠落,天地一片祥和。浩大云光滚动如潮,浩浩荡荡,绵延不绝,朝孔子涌去,气息中正平和,不偏不倚,公正无私,以成大德。

荀子头顶烟波浩淼,恍若迷雾遮掩中的洞庭湖,一座学府矗立云海间,若隐若现,一个浩大牌匾高悬,细细一看,却是‘稷下学宫’四个大字,龙飞凤舞,银钩铁画,散毫光,尽显思辨之气千气芒冲天而起,先天道韵密布虚空。

五股天地浩然之正气汇集到丹心尺。只见丹心尺无限放大,投影于天地间,整个洪荒所有的儒门书生似乎都看到了丹心尺,无数浩瀚正气如同倦鸟归朝般飞与丹心尺中。此尺经过功德注入,现在得了儒门五贤誓言功德,洪荒众多儒门书生信仰,成为儒门无上功德圣器,万邪不沾,万法不破,威力无限接近圣人证道法器。

几人在春秋阁中密语片刻,不多时,两道流光从春秋阁中飞出,直落九天,坠入人间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