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夜运粮遇匪(2 / 2)

铁佛城首富 登所未及 4742 字 2019-12-17

每当夜幕降临时,长龙似的满载着收购来粮食的拖拉机、三轮车队又出现在寺庙广场,突突地响着冒着黑烟,焦急地等待着称重。过称的卸车的和算帐的人们,穿梭不停人头攒动,喧嚣再次打破了寺庙多少年的宁静。

不几天,广场上便拱出了个粮堆,今天还像个土疙瘩,三五天眼瞅着就跃过了寺庙屋顶,像个小山丘了。远远看来,铁佛寺成了个“山”后的老庙。

卖不出货睡不着,这收不到货款同样地压力山大。

永旺一根接一根地抽着两毛钱的佛城烟厂的老佛牌儿高焦油卷烟,烟味儿窜到了走廊里,被旅馆服务员一次次地提醒开窗通气。

悄悄地让儿子东强把一些地瓜花生送到省城。

他到粮局和负责结账的会计说,大姐我衣服开线了,在省城俺没亲没故的去你家给俺缝一下吧。看着那憨厚的面孔,会计大姐没法拒绝就告诉了家里的地址,永旺乘机就把儿子送来的土产品背了过去。认识了家门,第二次又送去了两只家养的大花鸡。人家过意不去,就收拾了一箱子旧衣物报之以李。

会计打电话到旅馆,让永旺去粮局拿钱。

永旺带着个厚点的美国尿素袋子,急匆匆地赶到粮局。盘算着用尿素袋子装巨款没人在意,路上安全。哪知道会计给了他一张纸,永旺疑惑地问是什么东西,会计说这就是钱,拿着这张汇票到当地银行取款就可以,这样路上没闪失。

永旺半信半疑,在会计办公室给东升打电话,在得到确认后,才放心地揣起汇票离开。

避开前后左右有人的地儿,坐在客车的最后一排。永旺一路上提心吊胆,手往兜里摸汇票摸了十几次。

到铁佛市下车也不回家,直接奔向了乡上农行,钱取出来他心里才会真正地踏实。农行的人说暂时没这么多钱,等两天再来吧。等两天等不的,收粮还急着用钱,永旺打听到职员的家里住处,提着几包点心送上了门,结果被人家笑着打发了出来。

回到家被东强取笑,说老爸啊你以为还是老年间走亲戚哪,现在都什么年头儿了。永旺再次带着儿子给买的两条香烟送去,终于很快把钱取了出来。

寺庙广场每天车水马龙。永旺给郝胜超打电话,要去工商局找他咨询件事情。郝胜超说你忙忙的不用跑,我过来吧。几乎每个星期,郝胜超都会骑着他那辆轻便赛车来铁佛村,到木滨的太阳能厂看看,到收粮场转转,问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让人以为他是铁佛村什么人的亲戚。

永旺把郝胜超悄悄地拉到一边,小声问是不是政策形势又变了,是不是天津的大邱庄因为投机倒靶被打了?

郝胜超解释说大邱庄是因为出现了人命案件才抓了人,和国家政策和村子发展没有啥关系。为了让永旺把心放到肚子里,郝又不厌其烦地跑回工商局,拿来一份材料给永旺看,材料上写着国家工商管理局局长对“投机倒把”的解读,说商品流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

永旺自己吃了定心丸,就把材料拿给东升看,东升说叔你打我脸有新招啊,我哪看得懂?永旺解释了国家支持市场发展的形势,东升说管他黑猫白猫呢咱们赚钱就好。

家里安排一个人负责收粮,东升让永旺叔常住省城专门负责外销。永旺穿上了廉价的皮鞋和西服,成了人们眼中能卖粮食的“刘外交”。得空了,也逛了逛景点。每次回来,也免不了和村里人谝些省城的新鲜事。时间久了,朴实的永旺和多个粮局采购的负责人都成了朋友。连东强娶媳妇儿,马科长等省城粮局的人也前来参加婚礼。

关系做到这般,永旺卖粮已成高手。

再去省城运送粮食,为安全起见绕道五十里地,躲开了那个让人心惊胆战的三县交界处。东升事情多,就由东强带着两个弟兄,全面担起运粮的任务。子肖其父,东强也常和同龄人讲些自己护粮的故事,并笑话劫匪到不了大处。

村委会的五万块钱投资,在全佛北乡硬性分配给村里的贷款中,第一个有了回报。做为支持村镇经济发展的举措取得成效,从此村镇企业从怕贷款变成了争相贷款。

村主任程耀旗受到了乡里的表彰,乡长说这村领导确是一代比一代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让程耀旗内心里储藏许久的想法,变得更加强烈起来。毕竟,副书记的板凳他已经做了二十年。

附近的粮食越收越少,东升突发奇想地想到了翠花的老家,那个土肥地广的北大仓。

胆大包天的铁佛村农民刘东升,要千里大贩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