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特使王参谋(2 / 2)

仗着有功劳,跟虞师搞些摩擦,那没什么大不了,最多换两句不咸不淡的批评。

可要是揪这种字眼,那就纯粹是找死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有些东西就当没听见吧!”周景心里这样告诉自己。

王参谋想到自己来时的任务,继续追问道:“周团长,那你们什么时候撤回怒江这头,将桥梁炸掉?”

周景没有回答,具体哪一天撤退,这得根据战场上的情形来规划,不能一顿空想拍了脑袋就做决定。

见他沉默了一会儿,王参谋似乎误会了什么,言语中也带了点急切:“周团长,倒不是说我心急,而是上面着急。

倒不是说针对你们远征团,日军进攻路线上,怒江两岸的大桥都已经炸的差不多了。

桥梁是绝对不能让日本人夺去的,如果真出现问题,罪责是你我无法承担的。”

日军进攻缅甸,又一路火急火燎的赶过来,想要强渡怒江,不是一拍脑袋做的决定,而是日军得寸进尺的战略。

占领缅甸,切断滇缅防线,这是一层战略。尽可能的杀伤远征军,消灭重庆政府手中的军力,也是一层战略。

前两个战略达成之后,日军得陇望蜀,想要怒江占领保山,一冲而下直冲昆明,最好一勺就把重庆政府给烩了,给他搞成流亡政府,那对于整个中国战场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影响。

此时,重庆政府手中能够调动的军队已经不多了。正面战场跟日军互有牵制,10万远征军是凑出来的,现在基本都丧失了战斗力。

目前派遣到防御怒江防线的,是原本进入缅甸的远征军后续部队,也有虞师这种新编部队。重庆政府的困难可想而知。

怒江天险,谁丢了,谁就是国家民族的罪人。

打破沉默的,是周景爽朗的笑声,“王参谋多虑了。只要我的部队在天门山,鬼子连怒江都看不到。

再说了,怒江东岸的防线我们也正在修筑,就凭鬼子那一个大队想要过桥,做梦吧!

王参谋舟车劳顿,先在城内歇歇,等明天,我带你们去怒江看看,看看我的雄师是如何杀鸡宰羊!”

“周团长这么有自信的吗?”刘诗雯笑问道,“王参谋,不如咱们现在就去怒江防线看看,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见见周团长口中的雄师了。”

王参谋心中哀叹,来之前听说这位周团长行事跋扈,一见面就缴械友军的一个营,不太好相处,现在看来果然是。

守不守得住怒江,也关系到他的项上人头。心中还有忧虑,就是休息又怎么可能安心呢!

他自然也是一口答应了下来,要求先去怒江前线看看。

两辆吉普车一路没停歇,直奔怒江防线。前车上,刘诗雯缠着周景询问在缅甸的胜利战斗,周景配合着吹牛。

后车上,虞啸卿和张立宪嘀嘀咕咕。

“师座,岗哨都换人了!”

“我知道,恐怕一团都被他们控制了。”虞啸卿话语中都带着寒气。

要不是他手上的特务营没带上来,他真想跟这个家伙过过招。

“师座,那要不要跟唐副师长说一声,让他把特务营派来?”

把特务营带来就管用吗?

一想到刚才见到的杀气腾腾的士兵,虞啸卿沉默了,半晌嘴里吐出4个字:“回头再说。”

他不是没有脑子的官二代,以势压人这套是行不通的。而这种破事儿,说出去除了丢面子,根本拿捏不了对方。

必须得有确凿的东西,如果不能一击必中,倒不如先忍忍看,他心里是这样想的。

从怒江到禅达,步行得两个多小时,开车就快的多了。

站在怒江东岸的山头上,用战地望远镜向怒江西岸看。天门山上浓烟卷起,直冲云霄。时不时的有炮弹落下,将大树伐倒,枝叶炸了一地。

枪声还在响,战斗还在打,放下战地望远镜的周景,骄傲的说:“王参谋,看到了吧,鬼子连天门山都上不了,更何况来攻打我的江岸防线。”

虞啸卿撇撇嘴,虽然很不喜欢这个跋扈的家伙,但他不得不承认,远征团的战斗力是可以的。

要是把他的新编师放在天门山,他是决计没把握能撑的下来,恐怕早早的就退到怒江东岸,靠着怒江天险来防守了。

王参谋放下战地望远镜,面色有些凝重:“周团长,你没说实话,这是四一式山炮!”

虞啸卿顿时变了颜色,也只有刘诗雯不明白这其中的含义,追问:“王参谋,什么意思,四一式山炮有什么问题吗?”

虞啸卿沉着脸解释道:“四一式山炮,是日军联队级的配置。既然联队炮兵都过来了,那眼前的敌人还会只是一个大队吗?恐怕是一个联队。”

作为战地记者,刘诗雯对于一些军事常识还是了解的。虽说日军的一个联队,在名义上对标的是国军团级,但实质上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无论从兵员素质,还是从武器装备上来讲,两者都没有可比性。

所以在正面战场上,对抗一个日军联队往往需要用到一个师或两个师,如果对抗的是日军一个师团,那么可能就要用到几个军。

现在有人告诉她,一个团正在顶着一个联队的进攻,她几乎是不敢相信的。

“周团长,是真的吗?”

周景轻松的摆摆手,指着天门山说:“没那么夸张,我们判断,日军在后续的几天内,或许增兵达到一个联队规模。但是在眼前,仅仅是一个大队罢了。

一口吃掉他,在此时是不现实滴,但是在天门山上给他放放血,还是能做到滴。”

最后突然冒出的一股湖南腔,有些怪异,可听起来还有那么一点味道。

王参谋和虞啸卿是一脸懵,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是说这牛皮吹的太大了?还是该劝说不要这么大意,小鬼子的战斗力不能小瞧?

刘诗雯一双桃花眼都冒星星了,这又是一个极好的素材——志吞山河,强敌在前面不改色。

PS:感谢书友那一抹风情的打赏,感谢感谢。下一章正在写,9点左右。

看到一句挺有意思的话:30万人齐卸甲,竟无一人是男儿。你们猜猜看说的是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