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尖山神洞传说(1 / 2)

拜灵传 飞哥2088 3784 字 2019-12-24

 “明朝末年,一个老阴阳先生,从云南撵一穴真龙地,翻山越岭地到了贵州,这穴地到放马坪时就隐没不见了。老阴阳一生的心血、学问全在这穴地上,不见了真龙大地,他伤心透啦,倒在放马坪上哭了3年。”老爷爷吐了一个烟圈,慢慢道来。

这一天,太阳落山了,老阴阳还昏沉沉地躺在放马坪上,忽见一个拄着龙头拐棍的白胡子老者向他走来,口中念念有词道:“崇祯甲子满,天下在大乱;蛤蟆欲跳井,眼前真龙现。”说完,就钻入地里去了。

老阴阳大惊,睁眼一看,自己还躺在地上,方知刚才是南柯一梦。他心里明白,知道这是地脉龙神在点化他。

老阴阳站起身来,猛然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一声炸雷震天响,放马坪动荡了。应着雷声,一块大坝子展现在老阴阳面前(这即是今天在放马坪边缘的一个村子,名官家坟)。他冒着大雨,走到坝子中去,这时风停了,雨住了,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在坝子中出现,水边有一座小巧富丽的石山,圆溜溜的,顶上很平。

老阴阳对着小山出神,他左研究,右考察,一时间心里乐开了花,止不住自问自答:这不正是一只蛤蟆,正欲跳入面前的井中去吗?是了,正是这穴真龙宝地。

于是,老阴阳向人们宣布:“我找到了一穴真龙宝地。”

老阴阳找到了这穴地,得把它献给当地人家才有用,他见马乃家生机勃勃,气象万千,就把这穴真龙宝地告诉了马乃家。

马乃是当地的土著,世代在这里居住,属土司一类角色,本在地方上已称王称霸,但总想走出山旮旯,在更大的范围内称一回雄。听了这阴阳先生的话,大喜,忙将祖坟迁到放马坪来,在老阴阳的指点下,葬入“蛤蟆”口中,墓向大尖山,取“万代诸侯”之意。

自从葬下祖骨,马乃家更加兴旺发达,于是就在放马坪积草囤粮,招兵买马,并公开树起了反清的大旗。不上半年,远近来归附马乃的就有数万人之多,其中有四员猛将,每餐能食一斗多米,力大无穷。第一个是文阉牯,第二是屠擂钵,第三个是许大碗,第四个是苏缸钵。

反清队伍终日在放马坪上操练,修城筑堡。不久,马乃屯上的兵营落成了,屯周围的城墙完工了,屯下的石头连营,横垣四周,声势越来越大。很快占有了36营、72屯。

为了更快地打下江山,老阴阳装上12柜饭豆、12柜黄豆、12柜金豆,又于豆中安放3支茅草箭,贴上封条,条上注明:“壬寅年撒豆成兵,要夺顺治天下。”终日烧香换水,念咒不停。

老阴阳随即又施展法术,遣使神工从云南往贵州赶山为粮,来辅助马乃反清。

由于看了真龙地,在阴阳地理这个行当内是泄露天机,老阴阳渐渐双目失明。

已成气候的马乃家此时不再把老阴阳当作贵宾,竟至把老阴阳先生放到磨房里舂碓推磨。

老阴阳有一个徒弟,功夫更是了得,这徒弟在云南夜观天象,见满清江山稳固,又见到师傅落难,便赶到放马坪来,眼看师傅如此情景,而马乃年高,子孙大多只管吃喝玩乐,没有进取之心,根本成不了大事,就对马乃说:“你家起兵这么多年,还得不到江山的原因,是葬在蛤蟆口中的祖坟的字向不对。向大尖山万代诸侯,要一万代人才出一个侯,向小尖山是一代枭雄,就是一代之间便成为英雄了,应该把祖坟的向字拨向小尖山,你家就发迹得快了。”

马乃一听觉得有道理,就请这少阴阳指点,将祖坟的字向拨向了小尖山。少阴阳又指点马乃家在坟前修一条石阶路,扎两道花牌坊(石阶路是一支利箭,直刺“蛤蟆”的头部,两道牌坊正压住“蛤蟆”的两只前爪)。

做完这一切,少阴阳就要接走师傅,临走时,老阴阳告诉马乃说:“今年就是壬寅年,新主不久就要登基,我走后120日你即可打开36柜豆”。

马乃问老阴阳要些什么礼物,老阴阳别样不要,只要一匹又瘦又小的白马。

师徒俩牵着小白马走下屯来,拉到一口水塘(今放马坪上的洗马塘)里去洗掉马身上的屎疙瘩,小白马越洗越大,转眼间成了一匹飞龙马。飞龙马舔舔老阴阳的眼睛,老阴阳双目又复明了。

师徒俩人骑上了飞龙马,飘然而去。

当天晚上,马乃的夫人生下太子,太子见风就长,很快成了两耳垂肩,两手垂膝的大人,太子急去找他的飞龙马,找不到,问那匹小白马到哪儿去了,马乃说被老阴阳骑走了,太子长叹一声:“马飞了,军师走了,生我何用!”立马死在地上。

马乃一家大惊,忙差人去追老阴阳来救太子,追了三个月,音讯沓无。

马乃气急败坏,不听老阴阳的吩咐,忙将36柜豆子打开,只听见“嗖!嗖!嗖!”三支茅草箭齐向北京城飞去,那些豆子,已经变成了小个小个的人形,挤眉弄眼,一个二个跳出柜来,因元气不足,立马死去。

三支茅草箭翻山越岭,来到京城齐向皇宫里射进去,刚登基的顺治皇帝起得很早,此时已在金盆旁洗脸,忽听空中嗖嗖作响,抬眼一看,只见三支长长的茅草箭直射下来,第一支射在龙床上,第二支射在龙位上,第三支射落在金盆里,皇帝吓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镇静之后,他拣起盆里的箭一看,知道贵州出了草寇,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调兵遣将,来打马乃。

当年老阴阳施法使神工从云南撵来的粮草,到了离放马坪不远的白家冲背后(今名米堆),因屯兵没有成气,也就大堆小堆地停在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