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罗伯特·博世的传奇故事(上)(2 / 2)

博世在链条厂里日复一日勤勤恳恳的工作,在熟悉工厂的同时,不断追问自己,机器是如何被商业化投入使用的正因此他也渐渐萌生了对于商业的兴趣。

就在博世思考人生展望未来的时候,接到了来自乌尔姆的信件,父亲去世了。悲痛之余,博世也告诫自己不能走父亲的老路。

他始终认为正是因为父亲过早的进入了退休生活才导致他精力不如往日,最终早逝。

博世他相信工作产生活下去的动力,也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工作。

1881年的春天,二十岁的博世再次回到了他哥哥卡尔在科隆的工厂,希冀从哥哥那里获得更多的商业知识。

半年过后,被迫回到乌尔姆服了为期一年的兵役。

服完兵役之后的两年间,博世又开始了他的旅途,从纽伦堡的电测量仪表厂到格平根的弧光灯厂,他不断进行尝试,不断推敲工业与商业逻辑。

在实践中,博世明显感觉自己理论知识不够过硬,于是在二十二岁这年选择回到了斯图加特,并且在斯图加特理工大学注册听课。

半年的听课经历自然是不足以让博世转身成为一名科学家,但至少让他克服了对于专业科学术语的恐惧。

这里,博世明白了什么是电压与电流,何为电动车马力。

在斯图加特理工上学期间,博世决定前往电气工程更加发达的地方英国和米国。

博世认为只有向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与企业虚心学习,才有可能最大程度让自己受益。

带着对于美国无限的遐想,博世在1884年5月24日乘上了从鹿特丹驶向纽约的轮船,即将开始外企的打工之路。

在老师的推荐下,博世到美国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爱迪生工厂做工,制作各种电器设备,这其中包括弧光灯、电灯组件、遥控直读式温度仪还有留声机。

然而工厂的枯燥单调的生活很快让博世感到了无聊乏味,他不想做重复无意义的事情,他想要学习新的知识。

避免低回报的精力与时间投入,才能在高回报的机会到来之时全心全力。正是这种理念促使他毅然决然从工厂辞职。

后来,博世来到英国,在伦敦伍尔维奇找到了下一个雇主西门子兄弟。

一如往常,博世很快就厌倦了工厂的生活。他明白能让的求知欲得到满足的地方不会是在这里,不必再浪费时间去寻求或本就不存在的使命终点。

于是在1885年圣诞节,博世回到了德国,20个月的海外学习让他下定决心不再给别人打工,必须走向更广的天地,而通往他人生新篇章的路径便是创业。

1886年夏天他再度回到了斯图加特,这是个梦想开始的地方。于11月11日在罗特布尔大街上开了一间名为精密加工和电气工程的车间。

这时候在博世身边的只有两个人一名技术工和一名使童。

在车间开门后的一年的1887年,博世和玛丽亚正式登记结婚,这一年他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