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挑拨离间(2 / 2)

凤行一世 二莲 4883 字 2020-02-06

福康帝因为孙戎保护基儿有功,回去后赐孙戎一套银盔银甲,还赏赐他金银布匹绸缎什么的,不去说它。

除了孙戎得到赏赐,孙正等其他兄弟,也得到赏赐,当然,都是财物上。

对于孙府的小将,福康帝并没有升他们的官。只是把二爷的官职升了一级,由原来的五品升了四品武官。

等过了几年,周大人向太子推荐孙正,太子才奏明福康帝,把孙正要走了。

孙正走后,花姐照样管理着她的生意,照旧过着自己的生活。

没有孙正的日子,花姐一点都不无聊,花姐有事可做,那就是抚养孩子。

二太太因为孙正离开,怕花姐找野汉子,也常常到花姐家里来看望孙子,虎奶奶也常带着姨娘,来看望花姐,花姐的日子倒显得充实了。

在这段时间,马丫的哥哥似乎无所作为,表面看,一切都平静如水。

然而,如果我们从冯清卉那边入手,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局势,就知道有多少暗流在涌动了。

首先,还是来看看福康帝为什么要准许孙正去太子那里吧,难道太子那里就没有护卫吗?

要知道,基儿已经把孙戎留在身边,福康帝心里当然清楚,以后这个孙戎,在基儿做了皇上后,很可能成为基儿统治时期的重臣!

孙正又去了太子那里,是不是说,太子以后也会重用孙正呢?!

在福康帝看来,不一定!

因为此时的太子,福康帝已经把他身边人员大换血了。

既然福康帝把太子身边的人大换血,虽然孙正是太子要过去的,但是福康帝心里有数,孙正是周大人推荐给太子的!

而福康帝一直以为,周大人是他的人,而不是太子的党羽,所以福康帝断定,太子以后不会重用孙正的!

那么福康帝又为什么要对太子身边的人大换血呢?

太子身边有他自己的一党人,在福康帝第二次北征回来后,因为二高的调拨离间,福康帝一怒之下,才这么做的!

二高诬告太子在福康帝不在的时候,拉拢大臣,建立自己的党羽,他还篡改福康帝时期的政令,这让福康帝大为恼火。

再有就是福康帝凯旋归来时,太子没有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使得福康帝在城门外多呆了一个多时辰,不见太子,这让福康帝更加不满!

福康帝并非是好大喜功,但是他得这么做,他没有办法。

福康帝带兵征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来是军事需要,二来福康帝也想显示自己的军事才能,让朝野上下,对他服气。

要宣扬自己,光靠打胜仗还不行,福康帝是想太子搞个高规格的欢迎仪式,让全国人民都知道,皇上御驾亲征,凯旋归来,这样起码能让他在老百姓心目中有个好影响。淡忘他夺了侄子的皇位带来的坏的印象!

可太子并不理解福康帝的这个心意,他忙于朝政,并没有把欢迎福康帝凯旋归来这件事放在心上。

于是太子受到福康帝的呵斥。福康帝这才有了给点颜色给太子看看的想法!

在那一段时间,冯清卉手下不断收集太子的各种能惹福康帝生气的证据,然后让埋伏在二高身边的人,把这些消息告诉二高,二高并向福康帝打了太子的小报告。

福康帝对太子是非常生气,要不是看在基儿的份上,他有好多次都有废太子的想法。

这还因为,太子的很多政见与福康帝不合。福康帝把朝廷搬往北城,也是遭太子反对的。福康帝就觉得自己把江山交到这么个逆子手中,他很不甘心!

福康帝因为太子没有出城欢迎自己,他一怒之下,又把自己在外打仗期间,太子所颁布的所有政令,一律作废,然后在朝廷上开始打击太子党人。

有几个太子党的大臣,权力被削,把太子身边的人,以挑唆太子为由,下入大牢。

那段时间,太子党的人死的死,坐牢的坐牢。

也就因为这个,孙正才得以填补太子身边的空缺!

那么,冯清卉的手下除了帮助二高攻击太子成功,接下来,冯清卉的手下,又开始来搞二高了。

起初福康帝让二高去做云南王,二高不愿去,跟三高赖着不走,后来福康帝再次让他去山东某地,他还是不去。

福康帝北征期间,二高在南都也在大肆拉拢自己的党羽,冯清卉埋伏在大臣身边的人,又拿出二高为非作歹的证据,大臣在跟福康帝闲聊时,谨慎地拿出这些证据向福康帝汇报。

二高三高久久不愿意去自己的领地做藩王,这就让福康帝的疑心顿起,直到冯清卉手下收集三高犯罪的铁证,福康帝一怒之下,先是把三高给软禁起来。

后太子在福康帝面前充好人,帮自己的三弟说情,三高这才不得已去自己的领地就藩。

福康帝对于二高不去就藩,其实他心里是有数的,那就是二高一直在窥视太子之位。

福康帝曾经许诺二高,说他哥哥身体不好,暗示太子之位,是要留给他的,只不过福康帝后来听了重臣建议,不可以把皇位传给二高,那样有违祖训!

那么在这个时候,大臣进言,说出二高各种犯罪事实。

表面看上去,福康帝是在借题发挥,他要废二高为庶人,以免自己驾崩后,朝廷再出现二高夺帝位这样的现象。

太子身边的谋士,告知太子,此时他得出面替二高说情,如果太子任凭福康帝处置二高,那么太子就错了。

要知道,福康帝这人让人难以捉摸,假如他废二高是在试探太子怎么办?!

所以太子得以仁厚为要,劝福康帝放了二高,他们是亲兄弟,给二高一次改过的机会。

福康帝听了太子的劝,让二高去了山东的另外一个富庶之地就藩!

二高离开南都,他是不得已的,是怀恨在心的。

此时埋伏在二高身边的冯清卉手下,并进言要二高等待时机,不要太急躁。

也就是说,在那段时间,福康帝对谁都不满意,他的心情很糟糕,既不喜欢太子,二高跟三高又不让他省心,他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

福康帝难道不知道太子劝他放了二高跟三高的用意吗?太子就是在做给大臣以及天下人看的。

人家会说,看看,太子他多仁厚!

太子在捞取名誉,福康帝会看不出来?这都是太子身边的人在出鬼!

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