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布置课业(2 / 2)

大宋的变迁 浓雾行者 3471 字 2020-02-14

吴梦点点头示意他坐下,然后说道:“这幅对联的意思就是尔等不可在学堂读死书、死读书,这点枫桥寺过来的学童应最有体会,知道什么叫学以致用。”

枫桥班的学童们纷纷叫嚷附和,都认为先生说的对。

吴梦挥挥手示意噤声,手指着学堂大门外道:“我吴山学堂的学童们不但要学好圣人之言、格物之术,更要知晓世间的民生、民意。”

他放下手臂,继续说道:“从今日起至六月底,诸位学童须做一件事情,调查吴山村和邻近乡村百姓,搞清楚百姓们的大致收入、生活状况,是穷是富,是何缘故会穷,又是何缘故会富尔等皆写出文章,交到为师这里来点评一番。”

吴梦话音一落,课室里立时交头接耳起来,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

吴梦喝道:“不许交头接耳,此事必须完成,无甚条件可讲,不愿做此课业者,可自行离开。”

刚才暗诵对联的学童举手问道:“先生,可我等不知如何作这般文章。”

吴梦笑道:“这有何难,为师要尔等做课业,自然会传授文章之法,日后的算术课上为师自然会传授统计之法和文章叙述之法。”

众学童这才放下心来,吴梦又道:“好,今日开学的训示完毕,稍事歇息,准备听讲学。”

学童们交头接耳,愁眉苦脸的往外走去。

王夫子从门外进来,抱拳问道:“吴先生可否说上几句话。”

这两年来吴梦和王夫子是井水不犯河水,两人见面只是抱拳致意,并无深入交流。

此刻见他发问,吴梦心中不禁有点发憷,忙回礼道:“王夫子有话请讲。”

王夫子道:“吴先生,这些乡村的孩童恐稍稍学些文章便会回乡务农,有何必要让他们弄一些民间百姓的调查,岂不是导致人心不稳么。”

吴梦道:“夫子有所不知,圣人曾言天下要有大同之治,调查贫富问题正是解决穷苦百姓根源的第一步,贫富均衡方能有大同之治。”

王夫子诧异道:“可圣人也曾言天下四民应安分守己,世间才会次序井然。“

吴梦反驳道:“既如此,农家子弟何必蒙学,只需会耕作即可,商贾子弟也只需精通数算之术,何必读什么圣贤书。”

王夫子想想道:“读圣人书,受圣人之言教化,百姓才可安心耕作,遵守法令,邻里和谐,天下太平。”

吴梦笑道:“夫子言之有理,可农家子弟杰出者去京师赶考,那算不算不安分守己之辈?”

王夫子一时语塞,他虽有些迂腐却是个君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会强词夺理,沉思了一会道:“此事容老夫细细思考,日后再回复先生,老夫先去授课了。”

吴梦舒了一口气,还真怕他死缠烂打,儒学中门派太杂,互相之间的见解杂乱不堪,互相矛盾的地方甚多,最主要的起因就是没有标点符号,导致先贤之言有多种理解,实在是个大麻烦。

其实真正的四书五经内容不多,可集注太多,要是从识字开始到四书五经集注全部暗诵理解下来,真是需要十几年功夫。

吴梦自问是做不到的,小丁睿的儒学功底都只怕比他强的多。

可能有的人不禁想问,咱们这老祖宗为何死守那些圣人之言不放?

其实换位思考就能理解,后世的物理基础理论不外乎牛顿三定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基本上所有的研究都是以这科学的圣人之言为准则,和古代的儒士根据圣人之言探讨天地人生的哲理一个性质。

可能还有人问,牛顿和爱因斯坦后世有人会大胆质疑,呵呵,质疑孔孟之道的古代人多的去了,比如南宋陈亮的功利主义,摆明了就是和孔孟唱对台戏的。

当日下学后,智能和尚与林贵平联袂而来,元日休假期间三人未再谈论去台湾之事,今日聚一聚便是互相通报下进展。

三人吃着火锅喝着烈酒,讨论此事李五不便在场,由丁睿负责倒酒给舅舅和两位师父。

吴梦夹起一片羊肉边嚼边问道:“君烈,元日里酒楼生意如何?”

林贵平端起酒杯美美的滋了一口,放下酒杯道:“正如昕颂兄所料,元日白天无人上门,夜间暮色未降,倒是来了不少,孙知州一人在此过元日,带着衙门的人也来了,一直喝到子夜时分。潇湘馆元日生意火爆,只怕来年之时不少酒楼都不会闭门歇业啰。”

吴梦道:“这有何办法,总不成堵上人家的大门吧,那昨日是上元节,生意依旧火爆否?”

林贵平道:“昨日里哪有席位,某那铺子里的小厮只得炒些菜食带回店里来吃,如此看来,这酒楼今年定要大赚,唉,当初不给官府分子多好。“

智能和尚满脸不屑的说道:“贫僧知晓你与那张财神本就是官府中人,即便不交赋税,州衙也拿你无可奈何,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