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节 和谈(3)(2 / 2)

宋耻 狂人阿Q 0 字 2020-06-16

秦桧笑道:“贵使既然愿和,那就先请退兵。”

十万金兵饮马长江,实在是让人太不放心了。

李永寿道:“贵国也要退兵。”

说完他看向高庆裔。

秦桧则看向李慢侯。

高庆裔代表的是粘罕,退兵得粘罕说了算,这边则是李慢侯有很大话语权,毕竟东藩的军队是顶在最前沿的。

李慢侯点点头:“退兵也可以。怎么个退法?”

高庆裔道:“我退出淮西,你退出河北!”

李慢侯摇摇头:“不等价!淮西、河北本属我国旧土,用我之土换我退兵,贵使过于精明了!”

高庆裔道:“时移世易。沧海桑田。土地,力强者得之,自古皆然。汝国无德,河北之地已久属我邦。何言汝国之土耶?”

李慢侯道:“那就停战。各守各土,先谈合约,在言撤兵。”

自古就没有战场上得不到,谈判桌上拿回来的道理,土地这东西,都是实际占有为先。

高庆裔不同意:“你侵我河北,我夺你淮西。以淮西易河北,各归各土,方可言和。”

高庆裔竟然想要先退兵,然后才能谈判。李慢侯明白,这意味着金国这次大举入侵,确实是出于迫使宋国和谈的目的。他们对土地的执念远小于宋人,所以宁可让河北短暂的丢失,将河北的精锐抽调南下,换取战略上的威慑,迫使南宋朝廷低头。

秦桧神色复杂的看着李慢侯,淮西大半是朝廷的土地,河北却被李慢侯的藩军占着,让李慢侯退兵,谈何容易。

没想到李慢侯却点头了。

“那就谈谈退兵。如何退法。汝国只退出淮西?京西之地该如何?我军只退出河北西路,还是东西路皆退?陕西之地该如何?”

高庆裔道:“我军退出淮西,保有河南地,归刘豫。汝军自然该退出河北两路,退回山东、河南!”

李慢侯又道:“洛阳乃我西京,安能让与刘豫?”

高庆裔道:“天下有德者……”

刚说到这里,就被李慢侯打断:“不用说这些虚的。有的无德,宋人没一个人觉得女真人是有德的,你们不也总以宋人无信为由兴兵。说白了,还是有力胜无力。最终都要打过才知道。现在你灭不掉我,我也灭不掉你,才在这里和谈。洛阳是底线,要退兵,汝军必须退过黄河。”

高庆裔道:“大王是痛快人。来之前,我家元帅说了。宋国诸将,唯大王是英雄尔。今日一见,果真英雄!我军可退往河北,汝军需退出河北。如此,可乎?”

李慢侯道:“陕西地该如何?”

吴阶兄弟已经占了陕西的秦凤路,也没有全部占据,但已经有了立足点,陕西那地方,就是不好立足,一旦从四川打出来的军队能够站住脚,就有了进取的可能,因此不需要多大地方,哪怕一个州,也能形成战略优势。

高庆裔摇摇头:“陕西地乃刘豫地。我国做不得主。”

李慢侯冷笑:“贵使用这种辞令推脱,就没意思了。我退出河北,你退出河南、陕西。如此才能相互和睦。否则只有争战不休。”

显然让出陕西,让高庆裔为难了。那意味着金国战略上就陷于劣势了。粘罕是军事家,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只要想守河北,就知道不能丢失陕西的道理。让宋国收复陕西,意味着可以兵出潼关,占据战略优势,而且还可以重组西军,跟西军在陕西打了那么久,他们知道这只军队的战斗力。平原野战打不过女真骑兵,可守着山地步战,铁浮屠也攻不上去。金国在灭宋之前,一直都希望占据战略优势,所以之前才一直纠缠河间三镇的问题,有了三镇,金国就能长驱直入,兵围开封。

如今形势早已不是当年,河间三镇已经不是问题,整个河北才是要害。虽然这里残破,但放在金国,就是一等一的富庶之地。人口三百多万,比整个女真人都多。

高庆裔叹道:“大王未免太没有诚意。我军尽发陕西精兵,就真当我军守不住陕西?”

李慢侯笑道:“粘罕也是兵法大家。他当然守得住。陕西地,易守难攻,对你我皆然。但粘罕也知道,他守不住淮西。他要是敢过长江,早就过去了。他要是能夺淮西,也早就夺取了。不会派你来跟我和谈。”

高庆裔不置可否:“大王可以试试,看我大军敢不敢过江。大王也可以试试,看我大军能不能夺淮西!”

李慢侯摆摆手:“试试就试试。”

秦桧赶紧调和:“二位休要置气,以和为贵。还是先和谈。”

高庆裔也不想背上阻挠和谈的罪名,不能给粘罕惹麻烦。和谈是金国议政权贵们定下来的,是缓兵之计,粘罕也是同意的。所以他点了点头,不在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