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 瓮中捉鳖(2 / 2)

“杀呀……”

汉军士兵,还有金刀营,顿时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刚刚抢占了城门口,也再次被曹军围了起来。

方沐这下也明白了过来,他急忙招呼飞鹰卫:“敌军早有准备,务必守住城门,否则……啊……”

他话没说完,一支利箭横空出现,直接射穿了他的胸膛。

“噗……”方沐口喷鲜血,当场倒地,气绝身亡。

张勇隔着城门,见到一人出现在了城内不远处。

“黄忠!”

黄忠和夏侯惇,并排站立,一脸嘲讽地看着他。

方沐一死,飞鹰卫群龙无首,城门一处,很快失守。

“吱呀……”

曹军士兵涌了过来,推着城门,再次缓缓关闭,张勇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自己麾下的不少士兵,还有那些飞鹰卫,被困在了城内。

不过到底是汉军大将,张勇很快就从震怖之中惊醒过来,他看着即将关闭的城门,高声呼喝。

“来人,快……撞开城门……”

火兽再次进逼过来,在城门只差一点点就要再次关上的时候,直接喷出了一道巨大的火焰。

火焰从城门的缝隙之中,点燃了两边的曹军士兵的铠甲,二人出自本能,当即放开城门,就地翻滚想要灭火。

可是每一扇城门,都只有三个人在努力推进,如今忽然少了一个人的力道,那火兽当即发起了猛烈的撞击,直接将剩下的两人也给震飞了出去。

然而,张勇还没来得及高兴,连续几支利箭,从城内射了出来,火兽两侧负责推进的汉军士兵,直接被穿喉而过,火兽的迅猛攻势,也自然为之停滞。

“我来!”

夏侯惇奋勇上前,趁着火兽停止攻击的功夫,三步并作两步,跨到城门之后,双手推着城门,口中大喝一声,悍然将沉重的铁门,缓缓关闭。

“贼子,看枪!”

张勇亲自提枪上前,直刺夏侯惇胸口,试图阻止他关上城门。

然而,夏侯惇还没什么反应,黄忠便抬手又是一箭射来,张勇无奈,只能闪身躲避。

然而,黄忠射术何等精湛,他刚刚躲过一箭,第二箭便紧随其后,几乎是贴着城门的边缘,射了出来。张勇急忙向后一翻,这才堪堪避开。

可就在他重新站定身形之后,却发现,城门已经再次关闭。

“啊……”

“张将军……”

城门内侧,很快传来了接连不断的惨叫声和呼救声,张勇听着这些声音,双目欲裂。

“给我撞!撞开它!

里面的惨叫声还在不断响起,可是任凭火兽如何撞击,这城门也是纹丝不动。

张勇只觉得自己从未有过如此无力的时候,他愤然用长枪拍打着城门,却又怎能撼动其分毫?

城楼上的曹操,此时神色轻松,满是喜色:“仲德这请君入瓮之计,当真绝妙。如今张勇麾下士兵,至少有两万余人,已成瓮中之鳖,将这两万人斩杀之后,不但可以大损敌军实力,更能击垮敌军士气,实乃上上之策。”

程昱躬身道:“多谢主公赞赏,属下不胜荣幸。”

郭嘉说道:“主公,眼下当乘胜而进,趁张勇这边士气大损之时,主动出城厮杀,如此,敌军必退。张勇一退,高顺也必然后撤,则城池可保无虞。”

曹操点了点头:“好,传令,夏侯惇、黄忠二人,出此东门。夏侯渊、曹洪,出南门。其余将士,继续镇守城门,不得有误。”

坐镇北门之外,指挥攻城的高顺,忽然接到了东门传来的战报,脸色微微一变。

在他身边的荀攸,也看了一眼战报,惊呼出声:“好一招请君入瓮,东门大军,被曹操分截两段,此刻再有夏侯惇和黄忠出城冲杀,岂有不败之理?我军当速速驰援东门,以免张将军有所不测。”

高顺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喊来几员将领,命他们率领两万兵马,向东门杀去。

不过他这边的一举一动,又怎能瞒得过曹操的耳目?

“呵呵,果然不出所料,高顺派人驰援而来。”

曹操满脸欣喜,似乎对高顺这个反应,感到十分满意。

郭嘉说道:“如此,当可进行下一步谋划。”

“嗯,说的不错。”曹操将战报一收,当即下令。

“高顺分兵来救,北门空虚,曹仁何在?”

“末将在。”

“你负责镇守城内,我要亲自领兵,出城会一会高顺。”

说完,曹操也不顾众人是何反应,“沧啷”一声,抽出倚天剑,直奔北门而去,几名大将不敢有违,急忙跟上。

“吱呀……”

就在高顺还在继续猛攻城墙之时,却见城门忽然打开,他定睛一看,心头一惊。

“曹操……”

只见曹操亲自统领一队骑兵和一批步卒,杀出城来,而且直奔他这个主帅所在的华罗伞盖而来。

“好个曹操,他亲自出城厮杀,敌军将士,焉能不效死力?”

荀攸赞叹一声。而事实也正如他所料,不论是跟随曹操杀出城的将士,还是在城墙上继续守城的曹军,此刻都是激动万分,一个个振臂高呼,士气高昂。

曹操远远冲着高顺喊道:“高顺,当初陈留一战,曹某惨败于你,今日,正当一雪前耻,来吧!”

他挥舞倚天剑,连连劈砍,将在城外正在攻城的汉军士兵,直接砍杀了十多名,而他身后带来的大军,更是冲到了那些井阑车、火兽、破石重弩和霹雳车的面前。

这些攻城器具,虽然威力惊人,却也是行动不便,多有笨重之困,面对曹军这番突袭,尤其是面对那些骑兵的袭扰,转眼就成了活靶子一般,纷纷被曹军拆卸成了一堆堆木头。

高顺深吸一口气,死死盯着曹操,右手紧紧握了握傲雪梅花枪,却迟迟没有出手,荀攸似乎也明白他的心意,站在一旁,没有说一个字,问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