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六年(1633年)春,襄阳城外岘山脚下罗溪村一户人家中,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已经整整睡了一年,然而他的养父母依然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他。
这日,养母卓李氏照例为少年擦洗身体,一摸只觉得少年由脚向上延伸到脖子都是冰凉,也只有头部有稍许的温度,农村老话常说:“人死之前,都是由脚向上开始变凉,最后变僵,当脑袋没了温度,人的生机也就全无。”
卓李氏脸色惨白的喊道:“当家的,赶快去请司马先生啊,孩子看样子就要不行了。”
少年的识海深处,一颗淡黄色的灵魂小光球不断的游动,他追寻识海内那些闪动的白色光点,当他接触到这些光点的时候,白色光点立刻融进小球,小球也变得大了一些,色彩也更加鲜艳灿烂。随着吞噬光点的增多,他明白这光点竟然是这具身体原主人的记忆。
这颗小的灵魂光球却是三百七十年后某位大叔的灵魂。
那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处于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拱桥最高处凭栏而望,这里是他独自发呆的地方,他总认为月亮中有种东西,可以让烦躁的心灵稍稍平复,让孤独赶走思念。
冬季的湖水格外平静,月亮的倒影端庄的呆在水中,大叔不禁望的有点痴了,口中不自觉的吟出了那首《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恍惚间,水中似乎晃动了一下,随后又恢复了平静。
凭阑处,是啊,登高凭阑古人经常的这么做,凭栏远眺才可以看见自己的故乡,才可以找寻儿时的梦想,才能够一解心头的烦恼。不知为何,脑中忽然蹦出了一句“无事莫凭栏”,晕,这句出自哪里?大叔的脑子开始有些发沉。
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幕诡异的情景,平静湖面上倒映着的月影泛起了一丝涟漪,是的,那水中的月亮在动,接着月亮不见了,桥下的湖水里,涟漪变成了旋涡,越转越快,越转越大,里面竟然浮现出一个巨大幽深的黑洞,一股巨大的吸力拉着大叔向旋涡中卷去。
“啊”,大叔眼中一副无助的表情,就在进入旋涡中的那一刻,他突然想起来,“无事莫凭栏”是谁写的,可是自己更后悔的是,古人都说了无事莫凭栏,自己怎么就喜欢独自来凭栏,好了,吾命休矣。
…………。
随着他的灵魂逐渐融合少年的记忆,许多事情他也开始明白,这名少年名叫卓青枫,生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乃是罗溪村卓忠实收养的孩子,卓家因为无后,待青枫视如己出。
虽然记忆融合的七七八八,然而有许多断层将这些记忆割裂的断断续续,识海内有几处大块的记忆碎片被一团团灰雾牢牢包裹,如果无法融合其中的记忆,他就无法控制这具身体,也就是说没有超过五层的记忆,根本无法唤醒这具身体,只能以植物人的状态存在。
光球徘徊在几处较大的碎片处,终于他发现有一块碎片周围的灰雾稀少,只要吞噬这块,他就能拥有超过五层的记忆。于是他想试试,然而不管如何努力,那些弥漫的灰雾始终紧紧吸附在其上。光球叹了口气,试图放弃。